小时候的一分钱有多难?

小时候,为了能有1分钱,那可是想尽了办法也难得到啊。关于这方面有几件事情至今都非常清晰地记得:

——“大量收购 麦草,每斤单价 甲等3分,乙等2分,丙等1.5分”,拿了家里最好的麦草去,只因为年龄太小没有捆好,被判为乙等,最大力气也只能背10多斤跟着姐姐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卖了2毛4分钱。 出来后姐姐们钱多还请我喝了薄荷水,后来太想要个钱包于是花了2毛2买了一个钱包,但只剩下2分钱放在里面。

小时候的一分钱有多难?

——冬天在路边卖甘蔗,一根根据大小卖6-10分钱不等,一天下来居然卖了一块多钱,欣喜若狂。

——跟班上几个同学去“机械厂”捡废铜烂铁,存了多次后得到家里允许,搜遍家里所有废旧凑够了一大背篓,请姐姐一起背到废品站,卖了1.5元!备受鼓舞回家继续搜寻,再去,又卖了5毛钱。两趟合计卖了2元钱,这是当时“有生以来”的最大一笔钱。

——高中有次“三好学生”附带奖金发放: 6元!再次创下一生最大一笔“收入”。

这些数目在8090们眼里已经无法引起共鸣,毕竟数目实在太小了,而且无法用放大多少倍与现在货币对应,因为那是建立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的货币数值,实在要去对应的话恐怕乘上1000倍也不为过。

发表评论,文明发言,遵守法律法规一律通过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目前评论:1   其中:访客  1   博主  0

    • 丘八 丘八 0

      写的很好,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