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展开了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几十年过去了,依旧没有诞生一辆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可靠的无人驾驶汽车。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AI技术的发展和即将得到普及的5G网络应用,从2010年开始,无人驾驶汽车又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浪潮,诸多国内外知名的企业都开始押注这一领域。在这种背景下,百度也将未来赌在了这一方面,从开始调集内部资源倾斜这一领域,再到2018年宣布量产无人车“阿波龙”,百度可谓是下了一番苦功夫。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阿波龙”好像难以承载李彦宏的期待。
百度的无人车“阿波龙”虽然是号称已经量产,实际上只是生产了100辆而已,而且这些汽车并没有展开完全的商业化运营,更像是一个新奇的事物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阿波龙”虽然做到了“无需人类干预”,但给人更多的感觉却是“笨重”。“阿波龙”无人车仅有八个座位,其中一个标明为安全员专座,尽管像公车一样有供人们使用的扶手,但现在仍不允许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站立。虽然车速设计最高为每小时40公里,但是实际运行中仅为每小时10公里,不如人类跑步的时速。而且一旦“阿波龙”发现有人靠近,即使不会产生碰撞危险,它也会停止行驶,直到人们走开。
即使百度已经宣布了量产并开始进行所谓的商业化运营,“阿波龙”无人车也依旧不过是一个半成品,难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百度的无人车项目在国内可谓是首屈一指的,但与国外相比,实际上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当“阿波龙”在公园和游乐场充当人们接触新鲜事物的大玩具时,国外早已展开了真正的道路运行,并有了上百万公里的数据,但是频发的事故证明了,无人驾驶技术依旧遥遥无期,百度也依旧会陷入“烧钱危机”。
在搜索领域触及天花板之后,百度也是想了无数的出路,“阿波龙”无人车正是其最为看重的项目,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阿波龙”显然是难堪大任的,同时未来也比较黯淡。无人驾驶技术也许在城市里依靠良好的网络基础建设和众多可以明确的识别物来判断自己的行驶和安全范围,但是一旦出了城市,在野外的网络和参照物问题也会让无人车的判断出现问题。也许无人驾驶技术本身就是一个假命题,并不真的存在。如果真的是无人驾驶,为什么还要安排一个安全员的角色,给他方向盘去开车岂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