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话题成为热点,去年写的一篇旧文,在知乎反响热烈,很多朋友因为这篇关注我的,但也有很多关注我的朋友还没有看到这篇,于是精心修订后重新发布。
本文写到的人物有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李嘉诚、霍英东,向华强,曾志伟,还有香港四大探长、14K和新义安,甚至还有潜伏在香港的军统特工……
1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清政府试图武力收复,但实在是无力收复。
第二年,便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南京条约》,香港就像一块肉,叨在了英国人嘴里。
此后,香港从一个5000多人的渔村,变成华洋杂处人口激增之地。
这时就需要警察来维持统治。
最早的香港警察是从英国海军抽调出来的,但是他们不懂中文,而当地渔民又不懂英语,中国渔民指着他们鼻子骂他娘,他们也只会满脸疑问地说“why”——总不能给每位警察都配个随身翻译吧。
后来为图省事,又招了一些印度人当警员,鸡零狗碎的事让印度警员来干,英国警察只当发号施令的高层警务人员。
中国人喜欢给人取绰号,印度警员最开始被称之为“大头绿衣”,后来又戏称“亚差”或“嚤啰差”。再后来又有很多中国人加入警队,“亚差”之类的称呼就不太适合,于是便用中性词“差人”来称呼警察,如果要装逼,表达点贬义的话,那就叫“差佬”。
当时英警地位最高,待遇最好,有枪;次要是印警,有枪;而华警,地位最低,只有木棍。那时英国统治还不够稳定,大概是怕华人警察有枪后造反。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次败给英国,又签订了《北京条约》,九龙半岛南部和昂船洲,又像两块肥肉,叼在了英国佬嘴里。
就这样,随着殖民地人口增多和面积扩大,香港的警察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后来,从清末到民国,香港成为中国人的避难所。特别是革命党人,在大陆被通缉,便去香港避难,因为是英国殖民地,清廷没办法,后来日军侵华,很多广东沿海和上海的人,也纷纷避祸香港……
革命党、黑社会、富商、难民等等各色人等在香港风云际会,在香港上演了无数血脉贲张的故事。
1937年11月,上海滩青帮大亨杜月笙来香港避难。

上海青帮杜月笙
时值上海沦陷前夕,老蒋劝上海滩三大亨去香港,以免被日本人利用。49岁的杜月笙自然知道其中利害,就算老蒋不劝,他也会去。
可是69岁的大哥黄金荣和60岁的二哥张啸林,就没有同去。黄金荣因年事已高,不愿舟车劳顿,留在了上海;张啸林没去香港,则有自己的小九九:在上海滩,早前黄金荣权势最大,后来杜月笙威望最高,而他一直排在末位,心有不甘,此次三弟杜月笙走了,大哥又老了,他独霸上海滩的机会来了。
后来日本人进驻上海,拟黄金荣出任伪上海市长,黄装病糊弄过去。张啸林则二话不说,公开投敌,沦为汉奸,伪上海市长的位子还满足不了他的胃口,还筹建伪浙江省政府,拟出任伪省长。

左起: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
杜月笙到香港后,利用留在上海滩的青帮弟子,继续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比如筹措抗日物资,筹措医药经费,最牛逼的是他人不在上海,照样能洞悉上海的一切,还能远程操控上海敌后工作,甚至成功策反了汪精卫集团的重要人物。
自然,二哥张啸林投敌后的一举一动,杜月笙都悉数掌握。军统锄奸队的队长,就是杜月笙的门生。他并没有安排自己的门生去除掉张啸林,毕竟兄弟一场。但是军统老大戴笠要除掉张啸林,征询杜月笙意见时,他没有表态,可以看作是默许了。
1940年,军统特务三次刺杀张啸林未遂,最后上海滩另一位青帮大佬张仁奎安排了自己的保镖林怀部,到张啸林身边卧底,最终林怀部成功干掉了大汉奸张啸林。
2
除了杜月笙,还有大量上海精英来香港躲避战乱,为什么来的都是精英呢?因为普通人是弄不到从上海到香港的船票的。
还有很多人从广东移居香港,比如广东潮州的李云经,他原本是一位读书人,因家道中落,无法去大学读书,便在家乡学校当了一名教员。
1940年,潮州沦陷,李云经辗转入香港投亲,带着他12岁的儿子李嘉诚。
……
香港人口,从之前的100多万,激增到160多万。
1940年6月,日军从宝安登陆,攻占深圳,并封锁了香港。
香港变得风声鹤唳,11月,港英政府成立英军远东司令部,征招了大量男丁入伍,同时征调了大量警员来前线防御。
因为人口激增,治安混乱,又因为大量警员去了前线,于是港英政府大量征招警员。
1940年11月,有很多香港的年轻人应聘警员,其中有三位20多岁的年轻人,日后成为叱咤香港的风云人物,他们就是吕乐、韩森、曾启荣。

左起:吕乐、韩森、曾启荣
吕乐,1920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后来全家人偷渡到香港。他又叫吕务乐,江湖人称lak哥、乐哥、阿叔,发迹后成为香港四大华人探长之首,也被称之为“五亿华人探长”。
他的故事被很多香港电影演绎过,比如刘德华主演的《五亿探长雷洛》,任达华主演的《四大探长》,梁家辉主演的《金钱帝国》,还有2017年刘德华主演的《追龙》等等。
在加入警队之前,吕乐在茶馆跑堂,刚加入警队时,还是名军装巡逻小队的警员,比便衣刑警低一级别。日常工作就是出外勤,干一些最基本的警务,这种角色很辛苦,日晒雨淋,在街上巡逻。
吕乐有一位黑社会背景的叔祖父,名叫吕六,吕六有个女儿名叫吕杏华,吕杏华后来成为新义安龙头向华炎妻子。
几年后,吕乐发迹,跟向华炎有些勾结干系。
韩森,1917年出生于香港离岛长洲,因而也被叫做“长洲仔”,又因为体型有点胖,人送外号“肥仔B”。
韩森同吕乐同一年加入香港警队,香港沦陷后,他逃到东莞暂避风头。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他才返回香港当警察,当时跟随警界中东莞籍的实力派人物,因而成为东莞势力的主要成员。
多年后,韩森与吕乐并称香港“华人四大探长”。
曾启荣,祖籍广东梅州五华县,1916年生于香港,中等身材,1940年加入香港警队,花名“曾咩喳”,咩喳是英文MAJOR的粤语读音。华人做到“咩渣”,相当于警署的大队长。
曾启荣一直是吕乐的心腹,他主要工作就是帮吕乐收黑钱。虽然他没有得到“四大探长”之殊荣,但他同样是警界风云人物。
曾启荣足球踢得不错,跟“亚洲球王”李惠堂是老乡,二人一起踢没踢过球无据可考,但他一定看过李惠堂踢球,因为他是李惠堂铁杆球迷。
在电影《金钱帝国》里,梁家辉扮演的李乐功(原型就是吕乐),和陈奕迅扮演的陈细九(曾启荣原型),就经常踢球。
电影里的曾启荣,很擅长给上司吕乐助攻,因此深受吕乐器重。后来,曾启荣还担任警察足球队教练及香港华人足球联谊会执行委员。
他有个同样喜欢足球的儿子,名叫曾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