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圈层效应”看财富规律

【一】T货P胀的谬误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自媒体讲的,关于“T货P胀”的描述,还是完全错误的。所谓T货P胀,其实是分开的两个概念:

——超发纸币,称之为“通货”(这里的“货”指的是货币);

——物资短缺,称之为“膨胀”。

二者只居其一,就可导致“物资/货币”的不平衡,从而导致物价上涨。两种现象完全不同,万万不可混为一谈。虽然其有共同的效果点,就是物价上涨。但仔细分析,在微观结构,二者在结构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膨胀】: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生产性是占主导因素的。也就是说,除非发生很大的“W丨A丨R”或者“自然灾害”,否则一般物资总是自然增长,生产力总是越来越多的。

比较可数的物资短缺,发生严重“膨胀”的年代,在历史上大概有二次,就是 1945 年的日本与 1918 年的德国。

1945 年的日本,因为战争的摧毁,工厂土地桥梁一片废墟,民用经济几乎完全崩溃。战后的日本,即使持有日元,也买不到任何食品,从而发生了现代史上第一次比较典型的“膨胀”供不应求现象。

在这样的“膨胀”情况下,由于社会物资大量减少,人民首要的任务是填饱肚子。所以,“馒头”成了最宝贵的资产。而相反的,一些高贵的,高档的,如房子,汽车,乃至文物书画,就被排在了次要位置。等生存需要满足了以后再说。

在“膨胀”情况下,虽然发生了普遍的物价上涨。但如果我们考虑微观结构,就会发现不同产品间的结构性差异。总的来说,“基本型”馒头米饭的价格上涨,而“奢侈型”书画古董价格上涨缓慢。即时消费品价格上涨迅速,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缓慢。

而另一种情况,是 2005 年的我们。

【通货】:2005 年,分析经济运行轨律,大致上则离不开了“通货”二字,在一个 M2 货币供应量以每年 30% 速度递增的国度里,任何指望持币现金的,都是愚蠢的想法。

2005 年的我们,因为是“通货”,也就是说,在实体经济中,物资并没有减少,无论大米钢铁棉花,都没有经过w丨a丨r的消耗,物资充足,百姓生活无虞。

(下面这段话的逻辑一定要反复看几遍,看明白了,才会理解后面的)在一个“通货”的情况下,物价上涨,则是耐用消费品涨得快,易耗消费品涨得慢。因为我吃一个馒头就已经饱了,两个三个馒头,只是徒白折磨自己的胃。而如果闲钱增多,则会倾向于一些较长期的买断品(譬如房子这种不动产),或者古董字画等艺术珍藏品。

把上面的语言总结提炼一下:货币发行→耐用消费品→易耗消费品

如果把劳动收入放到这个体系内,我们会发现,劳动主体的报酬(劳动收入)也会跟着上涨,但是顺序一定在最后,细分后可得:
货币发行→不动产(不动产是公认最抗通胀的耐消品)→耐用消费品→易耗消费品→工资。

货币,被我们传统理解为财富的话,我们可以用比较恰当的图示释义(财为“水”,“水”为财)。

财富圈层的第二个效应,则是分配效应。

很多人都在抱怨,说房价上涨了,而老百姓手里的钱并没有增加。反正“没钱”是常态,只要平民手中没钱,任你如何忽悠,房价还是买不起、撑不住的。

这句话也是无声的悲哀,因为纸币增加了,就总是在某人手里的。

这就是财富圈层的第二个效应,分配效应。好比ZF新印了 10 万亿新钞,M2 货币总量增加一倍。

但是这新印的 10 万亿新钞,并不是平均分配给十四万万国民的。而是大致成一个圈子。

通货膨胀就象一滴水,北京先在全国制造了通货膨胀,在帝国聚集了十万亿。

然后,第一轮收益者,是各Bu委,国企,guojia的亲儿子。

第二轮受益者,是上下游厂商。以及卖奢侈品给第一圈的人等等。

第三轮,是“服务于这些厂商的人”。

第四轮,是“服务于服务于这些厂商的人”……

但是!这个不足以总结出规律。我换个角度讲,就很通顺了。
YH发行货币,权L的中心在北京、经济的中心在上海、创新的中心在深圳,货币第一圈先后到达的,就是这些地方,然后是二线、三线、四五线,上面提到所有的服务都是围绕着这一圈圈延展开来......

如果读懂上文的话,你心中的图示估计早已经出来了:

从“圈层效应”看财富规律

①如果你关注房地产比较晚也没关系,从上一轮2017年全国的房价普↑,我们已经很清晰地看到,由北京领衔的北上深先传来了“涨声”,然后是武汉、成都、天津、郑州......再然后三线、四五线......【这是一个圈层】

②到今年,整体看,不动产已经涨完了。然后是耐用消费品(推文时已涨完)、易耗消费品(水果、食品等正在涨)、工资(体制内/亲儿子先涨,快涨了),稍微有点生活的人已经感受到,馒头、大葱、猪肉、苹果已经涨了,不远的明天,喜迎涨工资!【这是另外一个圈层】

发表评论,文明发言,遵守法律法规一律通过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