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飞行器可不可以不要机翼,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说火箭),原理上来说,只要发动机足够强劲,飞行器可以设计成任何造型。再回到问题上来,飞行器为什么需要机翼,主要还是效率的问题。飞行器不比汽车,汽车在地面上靠与地面间的作用力即可克服重力,要实现前进只需发动机提供一定的牵引力,但飞机不同,在空中飞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重力。如前面提到里,如果发动机足够强劲,单纯的使用发动机克服重力并提供推力也行,但效率太低。举个例子,一台发动机能提供10吨作用力,那么用它克服重力并提供推力的飞行器重量一定要小于10吨。
但现实中的有10吨推力的飞行器至少也有个15到20吨重,甚至更重。产生这么大差剧的原因就在于机翼的使用。机翼的作用就在于,在一定速度下能以较小的推力换取较大的升力。这就引出了升阻比(飞行器升力与阻力的比值)的概念。机翼以翼型为设计基础,一个好的二维翼型升阻比可以高达40到50,由此设计出的大展弦比机翼的升阻比可以到20到30,最后算上基本不产生升力的机身等,整机升阻比可以到20左右。如此一来,用10吨作用力的发动机可以让近200吨的东西飞起来,这种好事能放着不管?总结一下就是,机翼可以将发动机推力成倍放大为飞行器的升力,极大的提高载重。从实用角度而言,作为运输为目的的飞机一定要有机翼。
一架美军f22和一架b2在执行任务,f22驾驶员感到无聊于是就做了几个翻滚动作,然后f22就嘲讽b2驾驶员:“你能做这个动作吗?”于是乎b2驾驶员就说:“那我也做个动作看看你能不能做。”然后过了一会儿什么也没有发生,b2驾驶员就说:“我关了两个引擎,该你了。”
(仅仅是一个笑话不要当真),这个笑话是我很久以前看的,真不真实不知道,对于飞机方面我也只是感兴趣,没有深究,这个故事反正就是说,现代战斗机为了机动性和速度,大机翼一定会导致机动性以及高速性变差,阻力也肯定变大,敏捷性不一定变差,于是乎就舍弃了大机翼,然而轰炸机通常需要携带大量的东西,所以需要大机翼得到足够的升力,所以轰炸机或者民航在关闭引擎的情况下是可以滑翔一段距离,并且可以在失去动力的情况下安全降落,但战斗机失去动力时虽然可以滑翔,但是会造成很大的下降率,那种情况下即使飞机没有失控,迫降也会造成机毁人亡,所以一般遇到引擎熄火无法重启时,战斗机驾驶员一般都是直接弹射。
(有什么不对请提出,毕竟本人不是专业的),刚刚去恶补了一些关于机翼的知识,放一些干货,我再次声明,本人不是专业的,有什么问题在评论区请指出。随着飞机飞行速度的提高,飞机的机翼相对于机身来说,是越来越短了。譬如说,一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每小时1000公里的飞机,机翼全长约33米,机身全长约20米;可是另一架飞行速度达到每小时1700公里的飞机,机身全长约为20米,机翼只要有12米就够了。飞机是靠机翼产生升力,而把飞机举在天空中的,机翼越大,升力就越大。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机翼在飞行中也会产生阻力,机翼越大,阻力也越大。在飞行速度比较低的时候,为了产生足够的升力,就要把机翼做得长一些,例如滑翔机的翅膀就是最长的;当速度提高以后,特别是在超音速飞行的时候,如果机翼长,所产生的阻力就特别大。因此在高速飞行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想把机翼做的越短越好。不过,机翼减短以后,会不会使产生的升力不够用呢?这有两种情况:当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速度越快,产生的升力就越大,因此短机翼产生的升力是够用的;可是飞机在起飞或着陆时,速度比较小,短机翼产生的升力可能不够克服飞机的重量,需要在地面滑跑很长的距离,使飞机达到很快的距离才能离地,或者是着陆时使飞机的速度慢慢地减小下来。这也是现代高速飞机需要很长的机场跑道的主要原因。现在有人已经在进行“变机翼”的研究。这种机翼在高速飞行时可以缩短,而在起飞、降落时又伸张开来,就可以解决上面所说的这个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