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最后一个“看门狗”也走了

大学毕业的最后一个晚会总是伤感的。那是二十五年前的仲夏夜,六十个同学将星散天涯,胡劲军主持了整个流程,邱兵写了毕业册上的告别词,我编了一个“光阴的故事”四幕话剧,“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从来没有当过班干部的秦朔做了临别感言,他说:“我要在三十岁前,拥有一张安静的书桌。”

吴晓波:最后一个“看门狗”也走了

秦朔从上海去了广州。他是班上的学霸,拿了四年的一等奖学金,原本跟我一起保送研究生,然而因为中学结交的女朋友在南方,便投奔爱情去了。那年分配很差,河南籍的他找不到好的单位,在一间非常小的杂志社《南风窗》当总编的谭启泰师兄收留了他。

过了六年,谭师兄突然去世,秦朔临危受命当上了总编,他邀我在《南风窗》上开专栏,这一开就是五年。也是在这几年里,秦朔把《南风窗》由一本青年民工类励志刊物华丽转型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政经类月刊,那些年正是媒体的黄金时刻,南风浩荡,意气风发,秦朔和他的同事们指点江山多少事。2003年初的两会上,新当选总书记、总理的胡锦涛和温家宝首次公开亮相,《南风窗》以他们在主席台上的握手照为封面,赫然提出“胡温新政”,我打电话给他,“提‘新政’合适吗?”他说,“你看大家对改革的期盼,不就是‘新政’嘛。”

青年时期的秦朔

2004年11月,秦朔撮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和上海文广集团,创办中国第一份市场化的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他北上出任总编辑,转战于一个更为辽阔的市场。在那时,何力主政《经济观察报》、沈颢和刘洲伟主政《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刘东华和牛文文主政《中国企业家》、胡舒立主政《财经》、李佩钰主政《中国经营报》,加上陈彤的新浪和张力奋的FT中文网,在财经报道领域名将云集,群星璀璨,大抵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活跃和光芒万丈的时刻。

每一份媒体,都有各自的风范,而最终体现的便是一个人的性格。在这些媒体主政者中,秦朔以人脉广泛、呵护部下和理性温和著称,他不爱走极端,乐于在政商及公共舆论之间做妥协规划,同时又能够守住底线,抵制诱惑。他在南方所养成的某些犀利作风在和风舒畅的上海滩其实未必适应,不过他总算硬着头皮一一熬了过来。

“一财”十年,其实也正是中国财经媒体从弱到强、继而由盛转衰的十年,这一条抛物曲线令人好生感慨。本周,阿里巴巴以2亿美元注资“一财”,秦朔在谈完这个商业合作案后宣布辞职。

发表评论,文明发言,遵守法律法规一律通过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目前评论:1   其中:访客  1   博主  0

    • 粉丝ui 粉丝ui 0

      还可以,看着不错,顶一个!这篇文章很受用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