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夫:普通人改变命运最关键的10年

今天的热门职业

十年之后可能变“惨”业

1.今天的金领职业可能是明天的“惨业”

我先讲几个现象。第一个现象,大学里有个很热门的专业,很多学霸奔这个专业去,那就是金融专业。因为金融专业毕业后找工作,收入高。尤其是证券业,是典型的金领职业。所以高材生趋之若鹜。

哈佛、耶鲁、哥伦比亚这类顶级学校的毕业生,华尔街行业是他们的首选,因为起薪就非常高。中国目前也是这样,我相信找工作时能找到比这个行业收入更高的工作是不太容易的,当然,这两年互联网行业也可以,但证券业肯定是收入最高的行业之一。

1980年代后期,台湾股市繁荣,证券业兴旺发达,出首富、出暴发户,顶级聪明的人才涌进证券业。这很正常,哪个行业收入高人才就往哪个方向涌。1993年我南京大学毕业到深圳,进证券公司工作,那时候大陆证券人都羡慕和学习台湾证券业。

但是前两年我出差去台北,看报纸看到一条新闻,令我很感慨,新闻大标题写着:证券业已成为台湾十大Can业之一,哪个Can?悲惨的惨,惨业。现在台湾的年轻人找工作,据说是实在没地方去了才勉强去证券公司工作。

为什么?因为台湾的证券市场已经衰落了,很冷清,没多少交易量,而且台湾经济没有纵深腹地,股市很难再看到大牛市回春了。当年的盛况一去不返,金领职业就变成了惨业。

今天中国的金融业仍然是炙手可热的行业,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十年后,会不会有哪天,也变成惨业了呢?说不准。

如果你把眼光放到未来15-20年的长周期来看,今天的金融热现象其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第一,国家的总体发展方向是脱虚向实,实体经济是实,而金融是虚,再不搞脱虚向实,国家的经济就要发生危险了。想想看,如果大家都不去干实业、搞生产,倒倒钱、搞搞金融交易就能发财,我们的国家还能有前途吗?所以脱虚向实是必由之路。

第二,这么多年来,大量优秀人才都读金融专业,金融行业人才的供求关系是严重供过于求。

今天你毕业能进金融行业工作,说明你还是挺有竞争力的,胜出了。如果10年或者15年后,你35、40岁了,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自己处在了一个“惨业”当中,怎么办?那时候你再想转到一个热门行业,估计就很难了。因为那时候你已经是中年了,除了金融经验,你不会干别的,也很难再重新学习了。

我说这些话,并不是说我对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有这么笃定的判断,这个我没把握,我不是神仙,也不是算命的,未必有这个远见。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观念:在你二十几岁到三十岁前后的时间里,你一定要思考未来中国社会将如何演变,从而根据这个演变来确定你个人的职业生涯和财富生涯。

简单来说,在你职业年龄的这个时间窗口,你要看到未来十年二十年的产业兴衰和社会变迁,如果你没这个眼光,你的职业选择可能是盲目的或者不自觉的。

2.今天的好生意,明天可能做不下去了

我来说第二个现象,汽车与出行。去年有个非常震撼的消息,不知道大家看到了没有,华尔街日报出了一个很刺激的新闻:

2018年无人驾驶汽车公司Waymo开始出租车商业化运营服务,最新估值1750亿美元,相当于传统汽车三巨头的市值之和。

要知道现在中国3500多家上市公司里,超过500亿人民币市值的公司才200多家,超过一千亿市值的就更少了,而这家Waymo公司最新估值1750亿美元,一万多亿人民币啊,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Waymo的估值,预示着无人驾驶时代的真正到来。

滴滴出行的老板程维说过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他说:以后,你如果听到一个朋友买了一辆私家车,你会觉得他很奇怪,就像今天听一个朋友说他买了一匹马。为什么?因为以后全部是智能出行了,人们不再需要私家车。如果谁家的车上还有个司机,那就更奇怪了,因为将来都是无人驾驶。

据说将来政府还可能立法,禁止人为开车,因为人为开车会疲劳、酒驾、情绪影响等,会发生交通事故,而无人驾驶安全度更高。

现在看来,关于汽车和出行,这是大趋势,必然走向。相应的,一系列与此相关的生意、职业,将来都要大变化。比如办驾校一直是个好生意,将来就会办不下去了,因为很少人需要考驾照。比如4S店、汽车维修和服务、汽车保险等等生意,都会变得面目全非。

移动互联网刚出现时,我就有预感,如果冒出一些人用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进入出租车行业,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将被颠覆,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一直靠牌照和管制赚取垄断利润,长期以来这是个难以撼动的好生意,移动互联网会把它搞掉。

果然,后来冒出了滴滴快的这类企业,出租车行业的垄断地位就被搞掉了,如果不是政府保护,滴滴这样的公司是会彻底颠覆掉出租车行业的。

社会的变化其实很快,十年时间就足以天翻地覆。证券业、汽车业、出行业是这样,其他行业未来又怎么可能不变呢?现在热衷的行业、生意和职业,未来会不会继续存在,都是一个问题。

3.行业的趋势决定了你未来的收入

我来说第三个现象,最近有消息说北京离婚率达到48%,是不是言过其实我不知道,反正现在离婚的人确实很多。2018年中国成年单身人口超过2.4亿,预计未来会达到4亿左右,现在越来越多的精英和高素质人才都不想结婚了,或者结了婚赶快离掉过单身日子。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消费现象:过去一年,天猫迷你款商品销售增速比普通款高出15%,迷你款微波炉销售增长了970%,宠物经济的规模接近2000亿了。单身生活,什么用品都仅需满足一个人的用量,所以迷你款就够了。

多说一句,目前如果要找一个百分之百看好、必然会增长的行业,那宠物行业必居其一,单身人士,宠物成为必需品。同理,为单身人群提供各种服务和产品的行业及相关职业,大趋势向好。

另一个我很看好的产业是养老。虽然目前做养老行业挣钱的不多,也非常辛苦,但15年之后,养老这个行业一定类似当年的寿险、保险行业一样非常火爆,从职业选择上讲,是很好的行业。

当然,与养老相关的不单是开养老院,我昨天看新闻,说上海、大连这些城市的老年大学特别火。以前我们讲入学难,说的是小孩入学难,但现在老年大学入学比小孩入学还难,有的老人排队排了五年都没轮到上老年大学。这是一个缩影,将来,与养老相关的事、相关的职业都会变的很好,不要把目光只局限在养老院上。

之前央视报道说,北京月嫂起薪是八千块,熟练的月嫂月薪两万五,而且提前半年预约才能排到队,否则没档期。说到这里,我也想问一下各位目前的薪资如何,一个985、211毕业的研究生,现在的起薪能不能达到这个标准?所以,能不能跟上社会的变化、行业的趋势,直接决定了你职业的收入水平。

总体来说,未来十年,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各种新科技,将聚变出全新的产业、全新的商业和全新的职业,在这个过程中,一批夕阳职业会衰败,一批朝阳职业会兴起,职场命运,财富丰瘠,首先系于此。

在你的职场第一个十年,什么是夕阳职业,什么是朝阳职业?这个判断,很重要。


35岁之前必须想清楚4个问题

讲完大的趋势,我们回过头再来探讨,职场的第一个十年到底该怎么过?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系统的思考过自己的职业,或者有没有考虑过究竟应该怎么思考职业?这是我总结的几点经验,希望大家听完后可以走出职业的迷茫期,把握住25岁到35岁这个重要的时间窗口。

1.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在你们年轻的这个阶段,有一个任务就是要了解和适应社会。

我经常跟年轻人讲读书有一个危险,就是一口气读到博士,从高中、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一口气读下来,是不好的。等你博士毕业,基本上也在30岁附近了,你在书本和校园里一呆就呆了30年,想想看,你对社会还能有多少认识?你的视野已经局限在你所攻读的专业领域了,等你毕业时都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干这行。这是很可怕的。

读书要读读停停、停停读读,我自己是无意中这样读过来的。本科毕业后我去工作了两年,工作两年后我觉得不满意,然后就去考了南京大学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去深圳工作了几年,然后去芝加哥留学了解了解美国,最后又到人民大学读了博士,最终了却了自己的学历心愿。

读读停停、停停读读的过程,使我两边不耽误,一边是增长知识、解决学历,一边是了解社会、了解职业。根据对社会对职业的了解,来调整和补充自己的学习。

当然,我这个观点,是针对文科说的。如果你学的是理工科,那就另说,比如学医的、搞科研的,你需要硕博连读,需要持续呆在实验室不受外界干扰,否则你很难在本专业里有突破和发展。

另外,我也希望大家大学毕业后不要选择留校工作,因为留校工作往往也就意味着你一辈子都要待在校园里,一生都走不出校门,那你还怎么去了解这个社会、了解其他职业?

所以,职场的第一个十年,哪怕你没升官、没发财甚至好像什么都没做成,但只要你明白了原来社会就是这么回事儿,知道了该怎么在这里面混,发现了原来还有这样的行业能让你在里面干,那你这个十年就不算白过,你做了你应该做的事,我觉得这也是年轻人第一个十年应该完成的刚性任务。

2.认识自己、调整自己、修理自己、磨炼自己

认识自己、调整自己、修理自己、磨炼自己,这几个字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要真正做到,却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我已经是一个50几岁的人了,现在还经常修理自己,因为我经常能发现自己的毛病,而且有些毛病很顽固,修理了十年都没修理过来。

我有个非常好的企业家朋友,云南人,成就很大也非常有境界,他抽烟抽的厉害。有一次我说,你抽那么多烟干吗?戒了它吧。他不说话,我说你戒不了吧!他说我就没想戒,我想开了,想抽就抽吧,人生就这么活吧。

他说,想戒怎么会戒不了?一个男人,如果连烟都戒不了,还能干成啥事?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连烟都戒不掉,连游戏都戒不掉,连熬夜都戒不掉,连懒散都戒不掉,就这么一些很简单的事都做不到,那还谈什么追求成功?

但事实上,这些小事,确实很不容易做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和修理自己是非常难的事,比了解社会都难。如果你在调整自己、管理自己方面不当真,放任自己,那你就少扯谈什么人生追求和成功了。喜欢打游戏你就打吧,愿意喝王者农药就喝吧,总是懒散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懒散去吧,玩一辈子玩到死拉倒。如果你真的是这么选择了,倒是可以,你想明白你的人生就是要这样,那没什么好说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探讨成功前,首先要想一想该如何管理自己。李嘉诚说,很多人的人生失败,本质上是自我管理上的失败造成的。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是职场第一个十年的重要任务。

3.补课、补证、补学历

第一,你要补课,补你的知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个感觉,发现自己大学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基本没用,一方面可能是你没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大学教学的知识跟实践脱节太远,所以工作后的第一个十年,需要补课,一定要把自己在职场能用的着的一系列专业、行业知识补上去。

第二,要补证。你想从事的职业都需要哪些证书,做律师要考司法考试,做会计师要考CPA,想从事基金业就要考基金从业资格,想做投行就要考保荐代表人,职场的前几年要把工作所需的证书补上。

第三,补学历。如果你的行业入门学历门槛很高,非要985硕士以上学历,那你就要考985硕士,甚至要考博士,当然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要忘了你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4.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形态

最后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工作十年左右时间,35岁之前,你要尽量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要有位子(职务)、票子(收入)、房子、车子,建立工作、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基本形态。

职场的第一个十年,在经济收入上,你最好要实现收支上的大体平衡,不要过度负债,否则债务和供房的压力,会让你变得急功近利,急于成功,心态和精神都可能变得扭曲。

总之,了解社会,修理自己,补课补证,位子票子,这4个方面的问题,是职场的第一个十年、大约35岁之前必须解决的。

发表评论,文明发言,遵守法律法规一律通过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