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接受自己平庸和孩子平庸,中国人有个特点,就是普遍不愿意接受自己是普通人这一现实,可能是两千年前有人喊了一嗓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吧,而且奇葩的是,太史公把陈涉放进了“世家”,相当于定了性,历朝历代并不贬低陈涉。 而事实上喊这句话的人没折腾几个月就被镇压了,身死族灭。这股不服输不接受现实的邪劲确保了我们民族不会沉沦,也可能注定绝大部分人没法幸福,幸福是啥原理?得到的大于预期的,就是幸福,而社会的本质是金字塔状的,注定绝大多数人的预期得落空了。 把视野放大,就会发现不止我国,全世界范围内长期阶级都是固化状态,我国科举一千三百年共十万进士,比考哈佛都难,你觉得你在古代你就能上位,做梦去吧,你以为你是桐城人? 欧洲长期贵族制,比我国森严的多的多,拿破仑他们家都没当上贵族,普通老百姓想出头基本只能是到海外探险,一直到一战,“死神镰刀”马克沁在索姆河马恩河凡尔登对挥舞着指挥刀的贵族军官们一次次进行了触及灵魂的说服教育并把他们一波带走,普通人才有了出头之日,平民时代才到来,现在又稳定了,穷逼去读技校,有钱人去剑桥读哲学赛个艇什么的。 所以说吧,平庸和固化本身是常态,我国近四十年来天翻地覆,反而是非主流。
我们小的那个时候村里尽管穷,可是后来到省城读书,发现周围的人也没好哪去,我在村里不补课,他们也没地方补,我父母不大明白,他们父母也是糊涂蛋。现在你再看看,我那天路过一个贵族学校,发现里边小孩的颜值普遍比外边的高,身高也高的多,不夸张。 我早上说,后续可能全社会性质地像欧美日韩那样心态稳定下来,很多人有点担心,我反而觉得不是坏事,就跟sven-shi刚才微博说的那样,得慢慢接受自己平庸和孩子平庸,有孩子确实不是那块读书料,你逼他还不如逼你自己去买别墅呢。
贰
什么天才?什么才华?有人跟你谈这些,过去给他一个耳光大骂“骗子!”肯定不会错。想想自己的平凡,这辈子撞上天神的概率都比遇到天才的概率高。而大谈天才和才华的,肯定只是一群不专业也不想专业还懒的人,想忽悠你,编出来的借口罢了 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绝对是个人才。 再分享一个说法,三八节说这个太合适不过了,其实不是我说的,要骂你们去骂文一和温铁军吧,算了,把我一起骂了吧,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 叁 过了这么多年,现在回想起来年轻时的贫穷,我还是不寒而栗,真的太惨了。
主要是工作后没房子,导致吃住都是问题,租了个毛坯房,个人卫生也很难搞好,也没有洗衣机,电冰箱,什么都不行。同行业的普妹都完全忽略我们,她们要找有房子的。我们几个穷货互相干瞪眼。后来,导致了很多婚姻悲剧。 1999年初取消福利房,两年后,社会上开始有商品房了。我们没钱买,拼命节约攒首付,后来工资提高了,我们这批985本硕博,才逐步脱困。但是,我们的很多师兄就悲剧了。他们比我们年龄大几岁,实在是扛不住了,向命运投降了,找了个各方面条件中下但有房子的老婆。这些人到了四十多岁,已经是威风八面了,但回到家里苦不堪言的。老婆都是小中专为多,丈母娘都是市区底层或者农民。 这些年,我们那些师兄陆陆续续离婚了。男的都是净身出户。少部分没离婚,因为女方太凶悍了,一副鱼死网破的底层拼命架势,师兄们为了前程,忍气吞声。离了的,基本不考虑再升了,反正也够本了,一律是喜气洋洋,一般找个二十多岁的,补偿一下。虽然男的是净身出户,但这些个男的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女方个个都是有钱又年轻,啥也不愁,一般都生二胎了。 考虑前程没离掉的那些师兄,一脸苦瓜脸,虽然事业超级旺,但一点也不开心。没房子的男人,真的是人生悲剧。
肆
高考填志愿选哪里? 一)今后去哪里工作,就读哪里大学! 二)京沪谨慎。如果家里没钱,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确保可以倒插门。京沪其他的985或者名牌大学,对半比例吧。如果家里有钱,父母来一个交社保,毕业后,有购房资格。 三)省城是个好地方,但是也很贵了。重庆市区是最低价的地方。成都长沙也可以考虑。 四)小地方的一本大学,尽可能不要去,信息闭塞,观念落后,四年读傻了,去大城市找工作,两眼一抹黑。 五)专业选择。穷人读码农。富人你随意。中产家庭,读父母的行业。起步快。 六)不幸考上了二本,不要灰心,一是考研,二是考证(cpa,律师,建筑师,弱电,消防等),越难越好。 七)不是读书的料,建议学个修车之类的技术工种,以后有饭吃,也可以开点小企业。
伍
现在,各种各样的大学教出来的学生基本都很难就业,这些大学不思悔改,反而说什么,大学是培养吾之精神,不是职业培训班。我呸,很多大学还不如职业培训班呢!你们的学生连做个文员不合格,还好意思说大学。当然,大学校长根本无所谓产品是否不合格,因为他的职位来源和学生能不能就业根本无关。 陆 结婚行情 湖北湖南四川贵阳重庆,农村进城妹妹,现在基本是小中专以上了,从小不干农活,稍微打扮一下,根本看不出是女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