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佗陷阱是什么意思?

著名的政治学定律“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塔西佗陷阱是什么意思?

塔西佗陷阱

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塔西佗历史》的第一卷中,在评价一位罗马皇帝的一个外界反应并不好的决定时评论到:“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这应该是“塔西佗陷阱”这个名词的源头。而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培根《培根论说文集》“论谋叛与变乱”一章中,在论述国家虽有良好的举措,但由于谣言的恶意解释而遭受诽谤时,有这样一段话:“这是表明很大的妒恨之心的,如同泰西塔斯所说的一样:‘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举措和坏的举措同样地触怒人民’。”泰西塔斯就是塔西佗,只是中文翻译不同。

“塔西佗陷阱”的场景,大家并不陌生,正是一些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一些地方政府或者政府部门的舆情应对,经常性掉入这个陷阱:无论说什么,老百姓就是“老不信”。其实,“塔西佗陷阱”本身也正是近几年在公共舆论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

发表评论,文明发言,遵守法律法规一律通过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