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以后日本发展迅速,成为亚洲称霸的选手,在相继打败俄国和中国后不可一世,二战就是日本挨个虐待亚洲国家的一场表演秀,在亚洲日本走路比螃蟹还要横,这要归功于日本发达的工业技术和士兵的不怕死精神。日本兵的装备不敢说世界第一,(德国和美国绝对超过他),在亚洲那是无人能比的,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日本兵不喜欢戴钢盔,却钟爱那种两边搭着块尿布的布帽子,难道他们练有铁头功?
头盔最早要追溯到原始社会,因为头是人体最关键的部位,最早是用兽骨或者树皮绑在头上,也有用椰子壳或者大贝壳做头盔的,到了青铜出现便有了青铜头盔,我国出土最早的头盔是殷商时期的,青铜头盔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了。现代钢盔是法国最先发明的,据说一战前铜头盔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便被弃之不用了,抵御不了枪炮戴了也是白白浪费体力。一次法国军队被炮击,一个炊事兵没地方躲,就把铁锅翻过来扣在头上,弹片纷飞没有对他造成伤害,长官得到启发,就打报告让生产了钢制头盔。由于作用很大,很快就传遍世界。一战中后期基本参战国都配了钢头盔,英国和美国用的是先进的高锰钢头盔。为什么到二战了狡猾的日本兵对这种能救命的东西不重视?
日本最先侵占的是我国东北,由于少帅的不抵抗,拱手把东三省献给了日本,国军没有放枪放炮,鬼子的头盔没什么东西可挡。大家都知道东北冷,冰天雪地是它的原貌,日本鬼子戴着钢盔就出了问题,由于日本在钢盔里加的衬布太薄,头发基本都是和钢盔挤在一起,不说急行军,就是一套操下来都要出汗,冷风一吹结冰了,头发和钢盔长在一起,有时候头皮都冻在钢盔上了,和冬天舔旗杆一个道理。要拿下头盔很不容易,强行拿下来结果可想而知,头发扯掉还好点,把头皮扯下来就惨了,这种意外受伤划不来。就算冻不住头皮,这头盔还有一个缺点很致命,东北爱下雪,军队都在军装外加一件白披风,便于伪装,日本人嚣张,不怎么伪装,习惯硬来,即便披了外套也把头漏在外边,加上那时的头盔就是刷一层防锈漆,容易反光,这就成了活靶子,戴头盔更增加了被命中的机会。
还有亚洲的热带丛林地区分布很广阔,在中国南方、缅甸柬埔寨越南这样的东南亚地区,都是处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湿热,蚊虫肆虐,容易滋生疾病,并且传播疾病。日本在这些地区作战的时候,士兵的非战斗减员,竟然还会超过作战中的伤亡,这就让日本人开始有所警惕,于是,日军帽子上开始有了这两块“屁帘”,其目的,就是可以让日本士兵在行进过程中得以通过“屁帘”的摆动驱赶走蚊虫,即便在禁止的时候,也能够挡住蚊虫的叮咬,这样一来,就能够极大的阻止疾病的传播,减少非战斗减员。据说这种屁帘让日军减少近十万的伤亡。所以日本兵都喜欢戴着布帽子,两边有两块耷拉的布片,一来这种帽子冬天保暖,夏天通风,两边的布可以拉起来保住耳朵,防止耳朵冻坏,还可以用来擦汗。
还有一种说法,人们认为这是日军的传统。在日本古代足轻兵种(普通步兵)的阵笠(出征作战时戴的斗笠)后面,就有“屁帘”的存在。在平安时代以后,日本军服盔甲就普遍采用护颈帘,足轻和枪兵队用布帘,而高级武士和剃刀武士则有钢制头盔。甚至在幕府末期,幕府的火枪兵在采用了法国式的军服后,仍保留了阵笠(当然也保留了护颈帘)。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了传统文化和西方相结合,加上崇尚武士道,也就衍生出了带有帽垂结构的军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