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青春饭已经快吃完了!

大家周六好。我是 GQ 实验室的 Rocco。我之前一直以为,20多岁的年轻人喊自己老了只是矫情,只有我这样30多岁的准中年人才会真实地有年龄焦虑。毕竟身体会真实地给你信号——早上起来会腰酸背痛,晚上偶尔还会因为起夜而睡得不太踏实。时间紧迫感也很明显,比如看到豆瓣佳片 Top 250 时,明明那么多人类精神文明瑰宝摆在眼前,涌上心头的第一个念想居然是:啊,那么多好片子,我哪有那么多时间一一看完啊。

直到我团队的编辑—— 1992年出生的 E+ ——交上来这篇稿子。她八月份刚满27岁,在我眼中还是青春正盛的好年华,但她却觉得自己的青春饭碗已经见底了。一点也不是矫情,这稿子字里行间的年龄焦虑是真实而扎眼的。

这个时代向前猛冲的趋势实在是过于迅猛且残酷了,一个小个体的利益和情感是不会被这个时代放在眼里的。但身为小个体,我们到底是要顺势躺平做条咸鱼,还是竭尽全力对抗洪流?真的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新媒体人的28岁 相当于普通职人的50岁

离我27岁生日还有一周的时候,公司里新来了个99年的实习生。我花了半分钟才算出,他在上大三。

“天哪,我大三的时候……”在我感慨一句之后,旁边94年的同事接话:“中国还是计划经济呢吧。”

做新媒体的都这么刻薄。

虽然对我来说,“感到老了”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的体验。当我在网上注册填写生日时,年份的下拉菜单需要往前翻得越来越久;当我已经看不懂新英雄的技能,也懒得体验时;当我用回家睡觉而不是出去喝酒来庆祝时,我知道我老了。

这些时刻就是温水,让我逐渐适应“变老”。

过了25岁以后,每年都会有一次大型年龄焦虑爆发,通常的契机是生日。

但这次与众不同,因为有个朋友在生日时对我说:你知道吗?其实27岁生日代表着你已经在世间活了27个年头,开始第28年了。

“什么?我以为27岁生日不是指开始过27岁吗?”我问。

“不,27岁生日庆祝的不是开始,而是27岁结束。”她说。

意识到这个常识后,我彻底崩溃了,之前的我是无知且快乐的,做好了“迎接”27岁的准备,但现在,我的人生好像突然被偷走了一年,我莫名其妙就28了。

这实在令人恐惧,众所周知,新媒体人的28岁相当于普通职人的50岁。我已经逼近退休年龄,但并没有资深的经验。

于是,99年的实习生和这个可怕的事实导致了我,一个新媒体行业中老年基层员工的2019年度年龄焦虑,正式地拉开了序幕。

变成专家or管理者 或被淘汰

如果走向顺利,一个普通人的职场生涯大概可以概括成一座金字塔:

90后的青春饭已经快吃完了!

人们在顺着金字塔往上爬的同时,后面还有一个叫做“年龄”的怪物在追赶你,它不成文地规定着,你只能在每一层待有限的时间。35岁似乎是个分水岭,到了35岁以后,那些还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从基层员工转型为“专家”或“管理者”的人们,就被世界抛弃了。

所以,职业对于年龄焦虑来说就像催化剂一样。每一个30岁左右的职场人都担忧着:自己以后还能做什么?被更便宜又好用的年轻人淘汰之后该怎么办?

青春这碗饭,我到底还能吃多久?


我们所在的行业 焦虑不分年龄

作为一名新媒体编辑,我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比模特还短。因为行业对从业者的需求迭代很快,永远用最新鲜的那一茬韭菜。

对于那些有文字理想的人来说,新媒体工作是很消耗自身的。因为做的并不是实在、隽永的内容,而更像网红店,潮来潮去,最后什么也不剩下。我们整天赶浪潮,大概正因为自己没有海。

某种程度上,新媒体就像流量爱豆一样,吃青春饭,而那些报道记者,就是实力派演员。

同理,眼下能吃这碗青春饭,是因为社会能够暂时容忍你处于年轻的、技不如人的阶段。这种容忍当然是有年龄限制的,看看人们怎么看待一个30岁、40岁仍然拿不出作品的流量明星就知道了。

如果你不能在这个“容忍区间”里变得有实力,从“新媒体小编”转型成“文字工作者”,怎么办?而且细想想,这个转型时间就只有几年而已。

入行门槛低,朋辈压力大,一个有网感的大二实习生上手了,流量很可能不比你差。至于经验积累就更复杂了,很多人大学期间就在经营自己的号,一毕业已经是个两三年经验者了。比如,我的同事——已经在8个公众号实习过的97年老前辈——小猪。

我问小猪:“你有年龄焦虑吗?”

心里想着:“你有个屁,你也配?”

小猪说:“有啊!我过20岁生日时特别有感触,从19到20这感觉一下子就不一样了,你应该明白吧?”

我说:“我明白,但我可能不太记得了。”

她说:“我今年都22了,离初老没几年,更紧张了。”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很真诚,于是我按住了想揍她的手,继续问:“你紧张什么呢?”

她说:“马上就会有比我年轻的新实习生过来,如果 ta 比我强的话,我就会很焦虑。比我年纪大的人厉害,我还能解释成‘是因为人家花了那么多时间’,但是小孩子很厉害,我就没办法说服自己了。”

我问:“那如果 ta 比你弱呢?”

她说:“那就平衡多了,果然还是小屁孩儿一个。”

小猪的话又证实了一件事情,即大家都默认:在职场上,能力和年龄是成正比的。如果你到了一定年龄,却没有练就出一定水平,就只能被年轻人替代。

但我们都看得到却不想承认的现实趋势是,比你年轻的人,大多还比你厉害。

发表评论,文明发言,遵守法律法规一律通过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