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癌研有明医院是一家拥有20个手术间,700张床位的癌症专科医疗中心,其综合实力,排名亚洲第一,尤其是胃肠道肿瘤诊疗水平卓越。
自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与东京癌研有明医院建立友好关系以来,已经多次派出医护人员到东京学习。经过层层选拔和考核,我有幸成为了本批学员中的一员,2016年8月初,开始了为期90天的进修学习。
作为引领亚洲癌症诊疗水平的医院,我一直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医院规模不大,却最终发展成亚洲最先进的癌症诊疗中心。这,是怎样做到的?
■初步印象
参观医院的途中,首先看到的是门诊大厅。明亮、整洁,候诊的患者不少,但非常安静,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患者,都会刻意压低声线,低声交谈。
经介绍,日本患者就诊,采取的是预约制及转诊制,其含义是:患者生病了,先到社区医院就诊,必须取得基层医院转诊证明,才能到大医院治疗。几乎所有来院的患者,都已经预约好转院的时间及就诊科室,不存在国内医院门诊大排长龙,人满为患的情况。
患者来到医院后,完成登记手续,会领到一个类似手机的设备(PHS)。轮候到号时,PHS会发出蜂鸣及震动提示。患者可以在医院范围内随意走动,无需在诊室区域干等。避免了大屏幕显示和电脑叫号,保护患者隐私的同时,也减少了噪音。
步入电梯,我立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电梯里,有几个按键损耗严重,但损耗的部位,似乎与国内的不大一样。我心里暗暗揣度原因,并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注意观察,验证一下是怎么回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上班都注意观察,无论是职工还是患者,坐电梯时,都非常愿意耐心地等待后来者,为他人“留门”。于是这么一来,破损的往往就是开门键。反观国内的公用电梯,十有八九都是关门按键破损,开门键安然无恙。
从这个细节上,能看出日本人在公共场所重视公德,强调礼仪的一面。
■制度
高效安全地完成工作,完善的制度必不可少。
1.病例讨论制度
每周二周四,是科室的病例讨论时间。从早晨七点半到九点,上至院长,下到住院医生都必须准时参加。
讨论会简明而高效,住院医生汇报病例时,制作幻灯片,一目了然。给我的感受是,住院医生的基础知识功底扎实,对肿瘤的病理生理,影像学、消化内镜表现、病理特点等等都了如指掌。每一条相关的血管,每一个可疑的淋巴结都能够识别并标示出来。更进一步,对于一些存在重要血管变异的案例,他们能够在术前CT阅片中提前发现,并思考术中的应对预案,提出来全科讨论是否合理可行。
跟住院医生交流的过程中得知,从大学开始,每天晚上,他们都需要花大约1--2小时的时间来练习画图,先是对着实物画。练习到最后,就能够看着CT片子,根据解剖关系,把血管还原成这样一幅幅的图像了。而且据我观察,他们术前画的图,非常精确,跟手术当中所见几乎没有差异!
感叹之余,不禁让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那个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藤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