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子的学习强度,是今人难以想象的:不仅有双语乃至三语教学,而且上课时间极为严格。
清代皇子通常六岁即入上书房读书开蒙,他们要学习的内容包括汉文、满蒙文和骑射。其汉文师傅通常从翰林出身、文史优赡的京官大员中选用,满蒙文和骑射师傅则由满蒙臣僚中专业娴熟者充任。
皇子们的学习任务十分艰巨,乾隆朝曾在军机处行走的学者赵翼,值班时亲眼目睹皇子们入书房上课的情形:「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都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内府苏拉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依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

皇子的读书生活是怎样的?
这就是说,上书房的「学生」们寅时(凌晨 3-5 点)到书房早读,他们的师傅卯时(早上 5-7 点)到来,正式开始上课,午时(上午 11 时-下午 1 时)放学,但放学后仍可在此读书。 赵翼对此感慨道,「天家」皇子经过严格的满汉教育,不但熟谙文武,中国历史的治乱修平之道也是了然于胸。
当然,皇家的教育制度虽然严格,执行起来也有相当困难。
由于上书房的「总师傅」往往年岁太大,不堪繁重工作,往往只能挂名而不常到;其他各位皇子的师傅,被授予「上书房行走」的头衔时,原来的职务也并不取消,有些人还身兼军机大臣、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等要职,因此也难以天天到上书房工作。
由于每位皇子都有专门的师傅负责教育,师「生」之间也形成了密切的政治关系:皇子们希望在皇位争夺战中得到有力的援助,对师傅相当尊敬,言听计从。师傅们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为下一任皇帝,为「学生」的学问和前途尽职尽责,费尽心血。
据说,咸丰帝之所以能够登基,就是出自他师傅杜受田的权谋运作。而咸丰帝感恩戴德,投桃报李,让杜受田享受最高级别的优待,咸丰朝唯有他一人获得最高的谥号——文正。
综合而言,上书房对清代皇族子弟的培养相当成功,清代皇帝除幼年登基者外,都曾就读于上书房。他们的文化和行政素养相当出色,手握大权时能够乾纲独断,将国家事务运作得井井有条。 出身皇子皇孙的亲王、郡王、贝勒等,往往也曾经过上书房的精心培养,人才辈出,有些杰出者成为皇帝的重要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