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这句话用到徐新身上非常合适。至今她已有20多年的投资经验,在圈内被公认为"风投女王"。
在她看来,企业家的判断实际上是一门艺术,她是如何选择一个企业家的?她投前投后分别会关注什么?
一、我投资的三类人
我做了这么多年投资后,总结我投资的对象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人:一类是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第二类是海归派;第三类是本土企业家。
第一类是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出来创业。有很明显的优点和缺点,他在大公司受过训练,靠系统管理建立起了企业文化,这类人的专业性比较强,这是他们的优点。
这类人的不足之处,首先不管他们叫什么CXO了,之前更多的还是一个执行者,不是一个战略者。因为战略都是总部定好了,他们是走格子的人,不是划格子的人,格子划好了按照走就可以了,主要的工作基本上是销售加管理。
还有一个劣势是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成本太高,基本上他们的薪酬都比较高,也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而一旦出来创业还给自己发高薪酬的话,公司的其他人也会向老板看齐,那整个公司的运营成本就很高了。
对于大公司出来的总裁,第一次他创业不要投资,让他先交学费,如果学费交完了他还想创业,就说明这人有企业家的血液在流动,就可以投了。
第二类是海归派。这类人肯定是比较聪明的人。但是他们管理的经验比较少,中国的海归派平均20-30岁,他们管人和管企业的经验是比较有限的。他们在融资上会有些优势。
第三类是本土企业家。我们还是比较喜欢本土企业家的。首先,他们量很多,之前有一个数据统计中国的中小型企业,一共有2900万户;第二,他们有杀手的直觉,低成本运作已经变成了公司的文化,生命力非常强大;第三,这些企业家都很善于学习。不足的地方,他们对董事会可能不太懂,老板容易一言堂。
当我们完成一笔投资后,我们会帮着企业家做三件事情:
1、建立绩效考核
有无绩效考核差别是非常大的,我之前是中华英才网的董事长,以前我们成长速度30%,爬不上去了。后来我们做了几件事,就是绩效考核,每个人都考核,我们成长的速度从30%到了100%,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2、建立核心文化
如今,我们发现企业找一个能人工资都不便宜,这个能人来了之后如果比总经理工资都高,就会造成两个不好的影响:第一,改变企业文化。原来这个企业是艰苦奋斗型的,等钱一到,大家都涨工资,那肯定不行。那如果只是能人一个人工资高,别人工资都低,他也会感到压力很大。
所以我们后来在不想改变一家公司艰苦奋斗的文化的前提下,只能说我们投资人来给企业所需要招的能人发一半的工资,先发1-2年,等到公司规模大了之后,大家就可以接受了。而且找这能人一定是投资人与企业家共同去找,通常我们会找两三个人给企业家选,他选哪个就是哪个。我们首先会找市场营销人员;其次会找财务管理人员。这两个是中小企业最缺的。
3、帮助企业家打造行业核心品牌
中产阶级愿意为品牌付溢价,消费者往往是先想到品类再想起品牌,比如想吃方便面之后才会想到康师傅。特劳特也讲过,做品牌就要做到行业第一,占领一个品类的心智。但是做品牌要有耐心,需要小火慢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