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部级单位的公章直径是5厘米,副部级的是4.5厘米”确实如此,这个并非约定俗成,而是有一个详细的规定——
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
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
这个规定于1999年10月31日颁布,至今有效。共有27条,下面我挑几条和大家分享:
二、国务院的印章,直径6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务院自制。
国务院的直径最大,6厘米,毫无争议。“国务院自制”这句话也是霸气十足。
这里的“刊”意为雕刻,我在边款署名,有时候会写“某年某月传奇刊”,就是这个意思。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各部委的印章,直径5厘米。。。
四、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印章,正部级单位的直径5厘米,副部级单位的直径4.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务院制发。
5厘米和4.5厘米,就如正二品与从二品,贵妃与妃一样,有着本质区别,

公章进化史:与国际接轨由方变圆
八、国务院部委的外事司(局)的印章,直径4.2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务院制发。
十二、驻外国的大使馆、领事馆的印章,直径4.2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外交部制发。
把这两条一起列出来,是因为出现了又一个尺寸:4.2厘米。部委外事机构和驻外使领馆的公章尺寸都是4.2,只是制发机关不同。
九、自治州、市、县级(县、自治县、县级市、旗、自治旗、特区、林区,下同)和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印章,直径4.5厘米。。。
十一、乡(镇)人民政府的印章,直径4.2厘米。。。
这几条没有摘全,只是为了展示一下尺寸的区别,各级地方政府的公章尺寸有三种:5厘米、4.5厘米、4.2厘米。
联系到上一条,可见乡镇人民政府的公章尺寸和驻外使领馆是相同的,都是4.2厘米。
虽说印章尺寸大致与级别高低相关,但是这里却有例外。乡镇政府只是科级,而有些驻外使馆是副部级,公章尺寸却相同,这也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十四、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直径不得大于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制发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是数最多的,分级也极为复杂,因此只定了一个上限:4.5厘米。
为什么要定为4.5厘米?我猜是因为央企的最高级别就是副部级,所以就给了一个4.5。但是,当时没有正部级企业,现在却有了。目前全国唯一的正部级企业——铁路总公司,用的是5还是4.5,我还不清楚。
二十三、印章制发机关应规范和加强印章制发的管理,严格办理程序和审批手续。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刻制印章,应到当地公安机关指定的刻章单位刻制。
二十六、对伪造印章或使用伪造印章者,要依照国家有关法规查处。如发现伪造印章或使用伪造印章者,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印章所刊名称单位举报。具体的印章社会治安管理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知道这两条就够了,那就是:公章神圣,私刻公章犯法。
下面再谈一个有趣的话题:
为什么公章是圆的
也许我们都习惯了公章的样子,所以很少会有这个疑问。但是自古以来官印都是方形的,不仅如此,目前在华文地区,包括部分使用印章的日韩,我国目前使用的圆形公章都是绝无仅有的。
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这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下面传奇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历史
封建朝代就不多说了,哪怕是太平天国这样的“小朝廷”,印玺也都是方形的。
清帝逊位,民国建立。由于政权更替,民国的印玺有多个版本,但也都是方形。
中国历史上首枚圆形官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1931年起在中央苏区使用。
这枚银质的圆形印章,是深受苏联影响的产物。西方的印章多为圆形,一般中间是徽章,外圈是字母,这枚印章就借鉴了这一方式。
盖有此印的苏区条例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经一度使用方形印章。
以下这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边长9厘米,于1949年10月31日使用,用于钤印国家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各种法令和公文。
盖有此印的任命书
到了1955年,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印章的规定》,规定国家机关公章改为圆形,省部级以上公章中央为国徽,其余机关公章中央为五角星。
将公章由方形改为圆形,主要是为了配合1954年新宪法的颁布。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且全面向苏联学习,公章由方改圆也是一种体现。
从此,圆形公章就成为了规范。虽然有使用规定有过调整,但是圆形的形制再也没有改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