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小红书做直播,毒App宣布改名“得物App”,这些看似不痛不痒的动作,是不是暗示着社交电商江湖会再一次“风起云涌”。
社交电商咋赚钱?
事物的发展是多变的,但也并非无规律可循,例如 PC 时代到消费互联网的进化,可以简单从国内大众消费水平提升,消费观念改变等方面,分析出一些苗头。
社交电商也是如此,从最早期实体店、互联网电商,到后来移动端上的 App,再到当下大火的社交电商,代表着消费者已经从满足刚需及购买便利性之外,开始在乎产品附带的精神价值。
我国的社交电商最早在 2009 年出现,当时人们给它起名为“微商”,主要传播渠道是以微信、QQ、微博等为主,主抓个人社交圈内的市场。
后来随着一些的团体不断壮大,我们熟知的一些品牌也随之诞生,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小红书、蘑菇街、云集、美丽说等等。
根据浙江发布的《社交电商白皮书》显示,目前国内社交电商已经成为仅次于自营电商、平台电商后的“新极点”。
白皮书数据表明,促使社交用户在移动社交应用内购买产品的因素中,朋友或网友的分享推荐占到了 61.4%。到 2020 年,中国社交电商的用户数和市场规模将从今年的 4.22 亿人和 20605.8 亿元,增加至 7.73 亿人和 30000 亿元。
显而易见,社交电商未来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像小红书与得物App 就是经典的案例。
然而常言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随着小红书不断追逐“拔草”效率,得物App 想破圈扩张,可以预料到,这两个互联网种草根据地,在未来将会展开一场白刃战。
小红书和得物
为什么脱颖而出?
孙子兵法中曾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小红书与得物App 作为一对竞品,想要预测他们的未来,其来历必须熟知。
一、发展历程
小红书:
2013 年,小红书在上海成立,并以打造聚焦生活方式的内容社区为目标,开始了自己的发家之旅。
不过,小红书虽然打着“内容社区”的口号,但该公司内部关注的还是“电商业务”。
相关资料显示,2013 年上海、杭州等城市相继开展了跨境电商新政策试点后不久,小红书便开始入驻,成为政策下第一波试水的人,占领了先机。
小红书为了让自家的内容社区能往电商方面转化资源,第一上线电商业务便采用“秒杀抢购”的形式,为快速打开市场创造了一定的基础。按照创始人瞿芳的说法,“电商负责赚钱养家,内容负责貌美如花。”
公开资料显示,小红书在启动电商模式后的 5 个月时间里,销售额超过了 2 亿人民币,远超该公司的预期。
但好景不长,在自营体系下,小红书在采购以及供应链上的劣势逐渐暴露,假货质疑、发货慢、售后差等负面评价相继压向小红书。再加上巨头的入局,小红书的市场份额迅速缩水。
直到 2016 年 6 月,小红书开始对第三方商家开放入驻,并尝试自营电商品牌。半年的时间,小红书平台的 SKU 增至 15 万,其中包括了美妆、服装等众多品类。
2018 年下半年,小红书开始了新的转型之路。将社区接入淘宝,建立品牌合作人平台,打通社区和电商交易,小红书在商业变现道路上不断加速。
当然,小红书的未来也绝非是一片坦途,由于电商市场追逐声量规律和用户原创内容根基之间的天然矛盾,已然成为小红书“从种草到拔草”商业转化之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得物App:
性价比,这个词汇曾是诸多电商的发展根本,并在当下仍充斥在许多人的脑海里,然而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性价比的重要逐渐被弱化,而以 90 后和 00 后为主的年轻一代,在消费过程中把“品质”当成了重要选择标准。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你想选购一个几千块的 AJ球鞋,是否愿意去京东、天猫上找一个不熟悉,且不知是不是真货的店铺购买吗?
答案是很多人都不会。
于是面对这样一个市场,得物App 以一个专业的身份出现时,注定会受到众人热捧。
如果得物App 只是一个做高品质潮流消费品的电商平台,或许它现在获不到一个“独角兽企业”的名号,毕竟作为一个社交电商企业,社交是一个关键的属性。
但不巧的是,在得物App 还未以高品质消费品交易平台闻名之时,它本身已经是国内潮流届的资讯 App,所以对于打造自己的社区文化,营造一个社交氛围,得物App 轻车熟路,这也保证了该平台未来的良好发展。
一个产品大火,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用户基数、用户新增数、用户增长率、活跃度等方面,所以要比较得物 App 和小红书,各家平台的数据比拼十分关键。
二、数据对比
-安卓手机下载量-
小红书:
得物App:
▲ 数据来源 | 七麦数据
从七麦数据给出的数据来看,截至 6 月 3 日,得物App 无论是在累计总下载量,还是在近 30 日均下载量上面,都远远落后于小红书,其中累计下载量上,小红书是得物 App 的 6 倍以上;近 30 天日均下载量上,小红书是得物App 的 7 倍多。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小红书是 2013 年就已将开始运营,而得物却是在 2017 年前后才划分出来,独立运营,中间这四年的消费互联网红利,或许是造成当下两者差距的重要原因,刨除这个因素, 得物App 的增长速度快到让人吃惊。
- 百度热词指数 -
百度指数显示,近半年期间,小红书的热度在 PC+移动端的热度远远高于毒+得物APP,但需要注意的是,小红书的热度有一定的下滑趋势,而得物App+毒虽然也有一些下滑,但是基本维持。
可以看出,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小红书的品牌知名度将会下滑,而得物App 反而可能会出现反弹。
- 用户活跃度 -
▲ 注:“毒”则是得物App
从 talkingdata 统计的数据看,小红书APP 的平台活跃度一直相对稳定,而得物(得物APP 从 2019 年 10 月开始发力,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活跃度排名就超过了小红书,并 直到 2020 年 2 月,活跃率始终高于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