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印章这么一个千年老古董,依然成为现在社会生活的主角,国人依然严重依赖印章,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法治和信用体系不够完善。诚信问题无法通过技术提升这种“硬件”的方式来解决,只能通过信用体系和法治建设这样的“软件”来根本解决。
一、腾讯被骗风波
腾讯和老干妈之间的纠纷一波三折,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加入这场愈演愈烈的风波中。
2020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6月30日,因被拖欠广告费用,腾讯将老干妈告上法庭,胜诉并冻结被告方财产。当晚,老干妈发表声明,否认与腾讯有任何商业合作,并迅速报案。7月1日上午,贵阳警方通报。原来这场风波,是由3人伪造老干妈印章与腾讯签订合同引起。
警方通报后不久,腾讯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的官方账户发图并配文“今天中午的辣椒酱突然不香了”。
一个不久前刚成为全中国市值最高,且有20多年发展历史的超级互联网大公司,就被3个犯罪嫌疑人带着一个萝卜章给骗了?被骗的腾讯真的比窦娥还冤?
鹅厂被骗,引来八方围观。在吃瓜群众为腾讯如此傻白甜感到震惊的时候,今日头条、百度、网易、支付宝、钉钉等都加入围观吐槽行列。
今日头条和腾讯的针锋相对、你来我往吸引了大多数人的眼球。其中,支付宝和钉钉的回复拨云见日,点到了整个风波的关键:假章!!
支付宝说“希望天下没有假章”,然后截屏显示:支付宝宣布用区块链解决供应链金融“萝卜章、假合同”的问题。钉钉则宣传其应用上的“e签宝”,可以“电子签章安全合规确保真伪”。
二、技术无法根除造假
区块链和电子签真能解决假章问题吗?
技术是能够增加造假成本,减少骗局和闹剧,但是治标不治本。这些新的技术确实能保证数据真实不可篡改,可是在电子世界的真实还需要和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一一映射才有实际意义。这些技术无法保证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也就是说,区块链和电子签名,能保证在数字世界里,文件是没有被篡改。可是如果原本的文件就是伪造的,或者签名的人是冒充的,这些技术就无能为力。而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伪造文书上区块链,冒充身份电子签名,打印照片骗过人脸识别,这些都不是不可能。
显然,用一个简单的木质印章就能代表一个公司,不免过于简单粗暴。现在罪犯都能伪造钞票,仿制一个的印章并不需要高深技术。
印章容易被伪造的事实,导致国内企业经常出现假章假合同诈骗案例。像腾讯因为假章被骗的这类事件,2019年7月也发生过一次。当时主角换成了诺亚财富和京东。
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管理公司基金,为承兴公司提供供应链融资,总金额为34亿元人民币。承兴公司贷款爆雷后,诺亚惊奇发现,作为最重要的融资凭证:承兴与京东之间的应收账款,居然是承兴用假章伪造的。
三、抢真章闹剧
除了假章横行,真章也经常成为商业纠纷争夺的焦点,“抢真章”的闹剧频出。
今年6月4日,软银旗下芯片设计商ARM,董事会依法罢免中国合资公司CEO吴雄昂的职务。不料,吴雄昂拒绝交出公章,反而利用手里的公章持续多次发布官方声明以及高管的联名信,与董事会的罢免命令抗争。而董事会没有公章也无法变更法人。一时董事会竟然因为一枚小小公章而束手无策,进退两难。
今年5月8日,区块链上市第一股、矿机生产商比特大陆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詹克团,在北京政务服务中心领取营业执照和公章时,被一群不明身份的大汉从工商行政人员手中抢走。数日后,比特大陆发表公告,作废旧公章,并启用新公章。真假新旧公章之间轮番上场,让人眼花缭乱。
一枚小小公章居然引发双方大动干戈,令人诧异,但是这还不是狗血的。
今年4月26日,当当网李国庆为了从妻子俞渝夺回公司主导权,居然亲自带领4名壮汉,冲进公司抢夺公章,并用抢来的公章宣布废除俞渝所有职位,自己全部接管。当时全民沸腾,仿佛集体穿越回古代,亲眼目睹一场宫廷夺权大戏。
2020-07-26 18:08 沙发
南山必胜客,也有失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