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让经济形势突变,二手电商交易量再现小高峰,各平台618销售额再创记录,毕业季跳骚市搬到线上,越来越多小年轻学会“断舍离”,也学会了“捡便宜”。
根据百度搜索指数,闲鱼、转转、爱回收等平台关注度迅速攀升,分别在3月20日前后和618前后经历两次波峰。
民间情绪很快也捕捉这种变化。前段时间,知乎有个热帖:如何看待疫情期间,身边很多人开始买卖二手?提问者观察到,“身边不少朋友都在淘二手,微博上扫了眼,发现淘二手用品和卖二手回血的人都很多”。
一、风已经起来
二手市场的春天来了。但这与其说是短时潮流,不如说是长期趋势。
风从海外吹来。20世纪60-80年代,日本快速从战后逐步复苏,大量中产阶级出现,家中的闲置物品数量急剧上升,完成了货源的“原始积累”。90年代以后,在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在第四消费时代文化影响下,日本出现了新的消费趋势,二手经济逐渐火热。2018年,日本C2C二手货交易平台Mercari在东京证券交易所IPO,首日大涨约77%,市值超65亿美元。
再看美国,以不到中国四分之一的人口,支撑了约2万亿人民币的二手市场,二手奢侈品电商“RealReal”上市首日,股价就上涨了44.5%,投资者用脚投票看多二手市场。
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充分证明,当经济走过中等收入国家迈向富裕阶段,闲置市场必然出现大需求、大机遇。
阿里财报显示,2020财年(自然年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闲鱼的GMV超过2000亿元,同比2019财年增长超过100%,日活达到2000万。这意味着,闲鱼已是继天猫、淘宝、拼多多、京东后的第五大电商平台。而这,是市场上较少的观察与刻画的维度。
根据《2019年度中国二手电商发展报告》显示,闲鱼的渗透份额占比70.7%,转转占比为20.2%,二者加起来的用户占有率达90%以上,几乎称霸了二手电商市场,其余如寺库、多抓鱼、毒、蜂鸟等垂直类的平台,留给它们的市场份额不到10%。以C2C为主要交易模式的闲鱼,诚如其CEO闻仲所说,成了“中国闲置交易的最主要平台,引领着国内互联网循环经济的大潮”。
从赛道的角度看,二手经济行业尚处在持续向上的风口。转转的CEO黄炜曾经表示:“中国的二手领域一定会产生一家估值或者交易规模在电商领域排名第二的公司。”
事实也确实如此。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从2018年中国在线二手交易用户规模就突破了1亿人,2019年达到1.44亿人,预测2020年这一数字会达到1.82亿人,接近2亿人次。由于疫情的加速,这个数字可能更大。
二、离钱比较近,离赚钱比较远
但即便在这样大的市场规模下,二手平台一定是门好生意?坦诚地说,不见得。今年闲鱼公布的数据显示,经过六年发展,它刚刚扭亏为盈。而在最近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闲鱼CEO闻仲讲得更直接:闲鱼模式离钱比较近,但是离赚钱比较远。
这句话很值得玩味。
离钱比较近,说的是闲置交易的总盘子巨大,容得下用户省钱、赚钱、回血。离赚钱比较远,大概指,平台首要应对的不是商业价值,而是社会价值。
从赚钱回血角度看,中国的存量财富正在变大。2019年中国社零总额上涨8%,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达到41.1万亿元。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中国人,家中闲置水涨船高,正迎来增量经济到存量经济的切变。闲鱼公布的数据说,其用户一年通过卖闲置赚钱超过4000元,相当于有了一个13薪。
从省钱的角度看,则更有意义。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直到今天,依然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当一线城市的白领生活对标纽约伦敦东京,下沉市场有很多消费需求未被满足。如果说广告让人们的消费眼界“风月同天”,闲置交易则让消费的差异过大的水位可以稍稍拉平。不少尚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能从一二线城市快速流转到三四线城市用户手中,实现更优的资源配置。
闲置交易需求这么旺盛,只靠捐赠、回收都不行,关键在于形成一种高效、低成本的交易模式。
闲鱼选择的C2C交易,本质上是让市场自己来撮合,是以社会化方式,分担闲置交易成本。当然,也正是因为大众对大众的交易,从商业模式的看,它离钱比较远,甚至还有点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