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经济形势有三个热点:一是疫情,二是中美贸易摩擦,三是“两新一重”代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宽松。
疫情
新冠疫情在今年一二月份爆发,到了三月份,中国的疫情就得到了迅速的遏制。 在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方面,中国走在了全球的前面。
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下,中国GDP增速下降到了-6.8%。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经济从未遭遇过负增长,最低的年份是4%,高的年份是15%左右,平均增速是9.5%。所以,-6.8%,这已经非常低了。
但是,随着中国疫情逐渐被控制,中央政府推动复产、复工、复市、复商,经济逐步恢复。我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是3.2%,到了第三季度,就回到了4.9%。我们预测,到了今年的四季度,经济增速应该是5%以上。
国务院刘副总理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说,中国2020年实现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正增长有什么了不起的?
要知道, 作为全球大型经济体的美国、欧洲、印度,全部都是大幅负增长,所以,今年中国能够正增长相当了不起。今年四季度到明年,应该是中国经济恢复正常的过程,货币政策也会逐步地恢复正常。
我们说“危机”,其实,“危”与“机”总是相伴随的。疫情、中美贸易摩擦带来巨大危险的时候,其实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机遇。
举个例子, 从股票市场的角度,今年二三月份是非常好的抄底机会。巴菲特讲过,“在别人恐慌的时候我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慌。”在二三月份,毫无疑问,90%以上的人都恐慌了,但是作为一名理性投资者,那实际上会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
另外, 由于线下活动都不能开展,在线教育、在线娱乐、远程办公等都爆发式地增长。在线教育相关的公司,今年的利润都是爆发式的增长。在线会议系统有一个叫ZOOM的软件,市值翻了很多倍。
别看今年的经济大起大落,波动很大。但是越是这样的波动,越是蕴藏着行业的变局,给我们带来的机会非常多。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就是货币当局例如中国的央行或者美国的美联储,根据经济形势进行逆周期调节,从而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平稳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的稳定。
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过投放货币、降息等来刺激社会的需求,鼓励大家投资、消费。欧美国家都搞到零利率、负利率,也就是钱放在银行里没有利息,以此来刺激大家投资、消费。当经济过热时,就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比如加息,鼓励大家把钱存银行,不鼓励消费。
在今年上半年,在疫情的冲击下,经济被砸了一个大坑,所以我们赶上了过去几年最宽松的货币政策。
从2016年以来,货币政策一直没有放松。今年上半年是过去四年最松的一次。上半年三次降息,频度非常高。另外,央行还有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
这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比如,今年上半年股市大涨,黄金大涨,部分热点城市的地价房价出现了变化等等。
有人可能会问, 教科书上不都是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吗?为什么经济在地板上趴着,股市在天上飞?
其实,我们有很多传统观念是错误的。我研究A股很多年,中国A股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今年是最典型的:今年中国经济不好,但股市很好,其实美国的情况也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股市、房市,还包括部分的商品,它们实际上是资产价格。它关联性最强的不是经济,而是货币。很大程度上,它们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而是货币的晴雨表。不管经济好不好,货币政策松的时候,大类资产的价格一般都不错。
今年货币宽松的程度怎么样?9月份M2增速10.9%,去年全年是8%,高了将近3个点。M2,叫做广义货币供应。通俗来说,就是央行、商业银行,以及非银机构,今年印了多少钱。
再来看社融的数据。可能很多经营企业的人会发现,今年的贷款利率比去年低,因为央行今年创设了很多工具,降低企业贷款利率。
有人会担心,中国的货币政策会不会收紧?我认为短期不具备收紧的条件。原因也并不复杂,因为海外疫情并没有完全的控制住,中美贸易摩擦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中国本身也在新旧动能转换、增速换档的一些关键的节点。所以,货币政策不会明显收紧,主要趋于正常化。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2016年11月,美国大选,特朗普以黑马的姿态逆袭,成为新一届的美国总统。2018年3月,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双方增加关税:从几百亿到1000亿、2000亿、2500亿......留学生开始减少,科技的交流开始减少。最近,大家还在讲“脱钩”,贸易脱钩、产业脱钩、技术脱钩......
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未来将怎么演化,对我们每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先不下判断,来看几张图表。
第一张,美国巨额贸易逆差里,中国贡献了将近一半。日本、欧洲等其他经济体加起来贡献了另一半。
第二张图,左边是1990年的美国,右边是2015年的美国。标记蓝色的部分,代表这些地区是以制造业为主。
这两张图的对照,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在九十年代,美国大部分州还是以制造业就业(蓝色)为主。但是到了2015年,美国的大部分州都不再以制造业就业为主,转向了别的产业。它广阔的中部地区没有新增的就业,没有新建的工厂,到最后变成“铁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