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法半导体:欲重回巅峰

意法半导体(ST)成立于1988年,是由意大利的SGS微电子公司和法国Thomson半导体公司合并而成,公司名字也由此而来。

作为早期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地区之一,欧洲将汽车半导体和工业半导体两个细分市场视为是其发展半导体产业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孕育了汽车半导体和工业半导体方面的巨头,意法半导体就是欧洲半导体企业之榜上有名的基石之一。

回溯其发展历程,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亚洲经济的起飞,意法半导体将前后端产能向亚洲地区倾斜,以靠近用户的方式,完成国际化布局。21世纪之交,在新科技崛起与互联网泡沫破灭交织的时刻,意法半导体稳扎稳打的打造IDM模式,跻身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行列。

意法半导体:欲重回巅峰

意法半导体:欲重回巅峰

2005年开始,这一欧洲劲旅却踏上了下滑路,意法半导体先是在存储器市场折戟,随后整合了来自爱立信、NXP的手机无线产品业务,成立ST-Ericsson,专注基带芯片及无线产品,由于市场策略问题,最终以倒闭收场。至此,意法半导体的营收也呈断崖式下滑,在2009年前后跌至冰点,且一直在谷底持续了五六年之久。

之后,依赖于2007年问世的STM32通用微控制器产品系列和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MEMS等产品,意法半导体股价下降的态势得以停止。后续随着产品的逐渐起量,营收也开始逐步回归。

自2007年意法半导体在北京发布首款STM32产品以来,十四年时间里,STM32全球的销量早已突破30亿,并且STM32被打造成为一个MCU超级平台。意法半导体STM32系列产品如同传教士般将MCU生态的种子播撒在全国。

STM32凭借其丰富的产品线,庞大的资料库,以及无法令人抗拒的价格优势,让无数工程师成为其忠实粉丝,在国内占据近50%的市场份额,并且成为国产替代的热门标的,中国本土MCU厂商竞相研发对标产品,甚至连产品型号和管脚都一一对应,足以证明其强大的生态规模和影响力。

根据摩根史丹利于发布的2020年全球MCU市场回顾及2021年市场展望报告显示,在32位MCU市场,意法半导体占据着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意法半导体在传感器业务上的表现也非常突出,意法半导体是全球第一大高集成度ToF模块厂商,排名第三的MEMS厂商,以此保证了意法半导体在汽车和工业传感器领域领域很强的竞争力。另外,意法半导体在汽车和分立器件、模拟器件以及微控制器和数字IC产品都有相当比例的市场表现。

ST的成功绕不开其产品和技术的广泛组合,完全与终端市场和应用重点保持一致。其布局的终端市场和产品系列几乎覆盖了所有电子类应用。

在热门领域的开拓使得意法半导体的客户遍布全球,至今ST服务超过10万家客户,公司也获得了苹果、博世、思科、大陆集团、惠普、华为和三星等知名系统厂商的高度认可。

广泛的产品布局是意法半导体市值不断上升的有力保障,但近几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快速的增速,对于未来新技术和市场的探索,或是吸引资本市场的另一大因素。在当下正火的第三代半导体方面,意法半导体早已展开布局。

2019年意法半导体与Cree签署了超5亿美元的SiC晶圆购买合同,完成对瑞典碳化硅(SiC)晶圆制造商Norstel的收购。前不久,意法半导体还宣布制造出了首批8英寸SiC晶圆片。

在氮化镓(GaN)方面,意法半导体去年与法国GaN创新企业Exagan公司签订了多数股权的并购协议,将拓宽并推进意法半导体的汽车、工业和消费用功率GaN的开发规划和业务。同年,意法半导体为了加快GaN工艺技术的开发以及GaN分立和集成器件的供货,牵手台积电,将采用台积电领先业界的GaN制造工艺。

通过意法半导体的市场战略也能够发现,过去几年,并购浪潮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全球半导体行业。通过并购,巨头公司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急需的技术,实现发展甚至是多赢的局面。

随着PC市场和移动终端市场红利期的结束,紧随5G网络普及而来的正是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智能电动汽车、无人驾驶、车联网、物联网等全新红利市场的到来,或许将给半导体产业带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即将重回巅峰的意法半导体,又能否抓住接下来的新一轮机遇,跃上新的巅峰?

发表评论,文明发言,遵守法律法规一律通过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