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最吸引人,也是争论最大的一个点,叫按需分配。
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社会产品是按需分配的,你再也不用为了活下去而被迫劳动了,劳动从负担变成了人们的第一生活需要,工作的目的从获取生活必需品变成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有不少人强烈质疑这一点,他们认为按需分配绝不可能实现,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在无尽的欲望面前,再多的社会产品都是永远不够的,因此无论生产力发展到什么阶段,人类都不可能按需分配。
如果不能实现按需分配,那自然谈不上共产主义。
事实上,按需分配是可以实现的,甚至我们都已经部分实现了共产主义阶段的按需分配。
要让一个复杂的理论脍炙人口,必须要简单粗暴,必须要通俗易懂,让人民群众一听就能理解。
因此,我今天造了个新词,米饭共产主义。
人的欲望确实是无止尽的,但我们并不是要无条件的满足所有人的所有欲望。
那不叫共产主义,叫空想主义。
按需分配,满足的是基本的、正常的需求,并非不合理的需求。
比如说,你每天要吃饱饭,不吃饭就会死,这就是基本的、正常的需求。
比如说,你每天要适当补充一些蛋白质,也就是吃肉,确保自己有个强壮的体魄,这也是基本的、正常的需求。
但如果你说你每天必须要吃龙肝凤髓,要吃野生熊掌,哪种动物稀有你就要吃哪种,地球的吃腻了就要吃外星物种,无法满足你这个需求就不算共产主义。
那你这种程度的共产主义,人类的生产力再发展1亿年也达不到。
但人类目前的生产力,已经达到了米饭共产主义的要求。
共产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这一点是恒定不变的,但落实到表象的共产主义,却是在不断变化的。
现在人们心中的共产主义,我们还在努力,但以前人们心中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实现了。
我们今天,已经达到了解放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共产主义,那个最光明、最美满的天堂。
在粮食领域进入了共产主义后,我们惊讶的发现,传说中不可能实现的按需分配,也同时出现了。
在如今的中国,米饭,是标标准准的按需分配。
一个月薪5000的普通打工族,把所有的工资换成大米,能煮出5000斤米饭。
很明显,他无论如何都吃不了这么多。
那他有没有浪费大米,吃一碗仍一碗呢?
也没有。
他需要多少大米,就向社会索取多少大米,吃饱了就不要了。
和饥荒年代连盘子都舔干净的吃法相比,如今吃大米的方式是稍微有点浪费的,很多人并没有把碗底的饭给吃完,但整体浪费的幅度是可控可接受的,并没有出现很多人买几百斤粮食倒着玩这种故意浪费的事件。
从结果来看,这种食物分配的方式,是标准的按需分配。
为什么有钱人吃10万一顿的山珍海味,把那种一只一斤的超大鲍鱼当饭吃都没人管,而有人无缘无故倒点牛奶去给自己喜欢的明星打个榜就引来了国家的重拳出击。
因为鲍鱼再大再罕见,归根结底它也就是一个普通食物而已,并不是生活必需品。
这东西只要被人吃了,就不算浪费,让有钱人花重金吃了还有助于共同富裕。
而仗着自己有点小钱,买牛奶故意倒掉,而不是给穷人喝,这就彻底破坏了按需分配的原则,破坏了共产主义,当然会被共产主义铁拳给收拾。
米饭共产主义还有一个证据,就是自助餐。
在自助餐领域,人类也实现了按需分配。
理论上来说,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去考虑,买了自助餐门票的人,应该只吃最昂贵的海鲜,吃帝王蟹吃到吐。
自助餐厅配置的那些米饭稀饭,根本就不可能有人去吃。
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人会这么做。
帝王蟹肯定要吃,但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吃一点炒饭炒面等廉价食物。
我曾经在一个人均400+的高档海鲜自助餐厅,看到有人在里面吃外面售价4块钱一碗的热干面。
他这种吃法,就是一种共产主义行为,吃饭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满足自我需要,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按需吃帝王蟹,按需吃热干面,在自助餐厅里,一切都是按需分配。
这么多自助餐厅的老板活下来了,没有倒闭,就说明在食物领域按需分配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理论上来说,要想把自助餐厅的门票价值最大化,你应该去之前故意三天不吃饭,吃完之后可以三天不吃饭,扶着墙进餐厅,扶着墙出餐厅。
但实际上也就是最初的几年,中国人刚从饿肚子年代解放出来时人们才有这样的想法,现在这样的人已经绝迹了。
为了这么点食物搞坏自己的身体,脑袋有病才会这么做。
当食物紧缺的时候,是绝对不可能实现按需分配的,马克思也说过,共产主义要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