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牵头科研攻关后 西方的天价盾构机降价了

盾构机是个好东西,这东西简直就是隧道之神,能让隧道地铁的建造效率得以十倍百倍的提升。

世界上第一台盾构机是法国工程师布鲁诺尔发明的,然后这一技术在日本和德国手中发扬光大,日本德国的盾构机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美国再掺和一点,就没有其他国家什么事了。

上世纪90年代之前,洋盾构一统天下。

中国也尝试过制造自己的盾构机。

1963年,上海市隧道工程局研制了中国第一台手掘式盾构,直径4.2米。

1966年,水利部杭州机械研究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隧道掘进机并应用于水电工程,1976年又为杭州市设计了直径为6米的盾构掘进机。

但盾构机这东西太大太复杂了,中国制造的机器稳定性不高,很难用。

综合比较下来,使用这些国产的盾构机和人力挖掘相比,并没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于是,国产盾构机偃旗息鼓,慢慢的消失不见。

1997年,中国准备开挖秦岭18公里隧道。

为降低成本,中国到处比较施工方案。

然后,德国盾构机的性能折服了中国企业。

在当时,如果要用传统爆破方式挖一条小型隧道,需要1000名工人持续工作5年时间,而且中间几乎不可能避免人员伤亡事件。

但如果换德国盾构机来挖这个隧道,只需要5个月时间,而且由于工人在盾构机内部工作,安全相当的有保证。

盾构机外号地下航母,这个外号可不是白叫的。

因此,我们花费7亿人民币,引进了德国两台盾构机。

这7个亿,是德国人的一口价。

德国人报7个亿,中国人就只能接受7个亿,不允许还价,爱买买,不买拉倒。

那可是1997年的7个亿。

虽然德国人的态度很差劲,报价也贵上了天,但综合比较下来,买德国人的盾构机是最经济实惠的方案,比人工挖掘便宜太多了,而且非常安全。

中国的技术不行,人家的技术确实能提升工程效率,所以没办法,我们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个价格。

德国的盾构机除了价格贵,维修也极其困难,经常性的出现停工。

明明是德国机器的问题,维修费却要中国来出。

不仅如此,维修费还贵的要死。

一个人一天3000美金,折合2.4万人民币,不讲价,从维修工程师离开家开始计时。

维修的时候,还要拉根线,不允许中国的工程师越过这根线,以免看到他怎么维修的。

买的时候,是爱买买,不买拉倒。

修的时候,是爱修修,不修拉倒。

在盾构机领域,顾客并不是上帝,有技术的那个才是上帝。

但德国的技术有多先进?

就算2台盾构机要了你7个亿,就算维修工程师要你2.4万人民币一天,就算你的工人当时一天工资才十几二十块人民币。

用德国的盾构机,用德国的维修工程师,造这个隧道就是比用你一天十几块的工人,要快,要便宜,还不会出现工人死伤问题。

1997年,中国人见识到了西方盾构机的威力,就是厉害,没话说。

但德国人在技术上蔑视我们的态度,真的让人很难受,当时的中国工程师都愤怒不已。

除此之外,盾构机还是个一次性用品,不能重复使用。

每个隧道都有自己的开挖尺寸,尺寸不一样的话,盾构机是不能通用的,但世界上怎么可能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隧道。

因此,盾构机都是为了隧道工程量身定制的,一旦工程结束,盾构机的壳体和刀盘就彻底作废了,只有内部的零件设备才能回收,等待下一次用来拼装新的盾构机。

同在上世纪90年代,广州地铁1号线开建的时候隧道掘进工程是承包给日本建设公司的,直径6.3米,1公里隧道要中国8800万元。

工程结束后,两台盾构机日本公司直接不要了,懒得拖回国,原地送给了广州地铁公司。

所以我们在秦岭隧道花7个亿买的德国盾构机,是不能重复使用的。

要是有下条线的建设,你还得重新买德国的盾构机,老的盾构机最多拆点零件出来,但还是得运回德国工厂进行重新组装。

发表评论,文明发言,遵守法律法规一律通过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