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缺芯问题依然折磨得车企生不如死。
研究机构AutoForecastSolutions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26日,缺芯造成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达到893.4万辆,中国市场累计减产181.4万辆,占总量的20.3%。
受大环境影响,国内诸多车型出现停产缺货现象——车企造不出来、4S店是一车难求,一些车企甚至出现了高价买库存芯片、交付缺少部分零部件的车型的现象,在国内的大小行业活动和高管采访中,车企老板们面对销量下滑的问题,也全部将锅甩在了缺芯上面。
不管大小、新老车企,缺芯已然成了销量下滑、业绩不佳的遮羞布。
但仔细观察市场,在缺芯的大势之下每个企业受到的影响其实各不相同,特斯拉在缺芯严重的第三季度销量大增至了73%,ModelY更是以3.3万台的销量成为SUV市场销量第一名,把连续坐榜99个月的哈弗H6都落下了马。
表面上看,特斯拉作为小车企,每年产量还不如大企业的一款车型,所以受到缺芯的影响更小,但事实绝不这么简单。
一方面,热门新造车公司的产量远低于特斯拉,但依然受到了缺芯影响,所以规模小不是借口。另一方面,大众集团近期的高管会议上,集团CEO迪斯远程连线了马斯克,当众表扬特斯拉通过“研发新控制器来解决缺芯问题”的做法,则正说明特斯拉是用技术和运营能力在解决缺芯问题。
总而言之,当行业普遍缺芯的客观原因一致的时候,谁的主观能动性越强,谁就越能抵御风浪,实现逆势增长。
通过与行业人士的交流,以及参考海外研究机构的报告,车东西找到了特斯拉抵御缺芯难题的蛛丝马迹,试图回答“特斯拉为何不缺芯”这个关键问题。
01.自研19款MCU快速部署软件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汽车行业遭受重创。首先是受疫情影响,工厂无法开工;然后是消费者信心下降,导致汽车销量降低。
当时,上游芯片厂商看到了个人电脑、手机、游戏机等市场一片繁荣,汽车市场短期内无法快速恢复。因此,汽车芯片的生产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去年下半年,随着中国疫情逐渐好转,汽车行业逐渐恢复。
然而,行业汽车对市场需求判断失误,导致汽车芯片供需失衡。去年年底,第一轮缺芯潮爆发了。
第一轮缺芯潮影响了了包括大众集团、通用汽车等多家车企巨头。当时车东西调查发现,汽车行业内出现短缺的芯片主要是被动元器件以及MCU芯片。
而在2020年全年,特斯拉的年销量只有50万辆。作为一家全球性车企来说,这一销量并不算巨大,因此第一轮芯片短缺对特斯拉的影响有限。
2021年年初,上游芯片厂产能不足的情况仍然没有好转,加上美国得州发生暴雪,出现芯片厂电力紧缺;日本瑞萨电子工厂发生大火,部分产线停产……种种原因综合,汽车行业的MCU芯片陷入第二轮紧缺状态。
彼时,特斯拉ModelY在上海工厂实现量产交付,需求的增长,让特斯拉首次面临缺芯的困境。
特斯拉一季度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特斯拉首次确认芯片出现短缺,主要缺口是微控制器芯片。今年2月,特斯拉在美国的弗里蒙特工厂甚至被迫关闭两天。有消息指出,当时弗里蒙特工厂的Model3车型生产线停产两周。
马斯克在推特中说,零件短缺造成工厂关闭,但没有详细说明究竟是哪些零件出现了短缺。
实际上,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出现零部件供应短缺之后,特斯拉的工程团队和软件团队就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特斯拉在二季度财报中写道:特斯拉的团队快速反应,减轻了芯片短缺的后果。当时,特斯拉的电气和固件团队正在设计、开发、验证新的微控制器,种类则达到了19种。
因此,特斯拉在二季度财报中还写上了一句很有底气的话:“今年二季度,虽然半导体供应短缺仍在持续,但我们能进一步提升产量。”
重新研发的MCU能够让特斯拉摆脱供应不足的情况,但是有了新的硬件,软件怎么办?
近期,大众集团CEO迪斯在内部会议上,请来马斯克线上参会,就谈到了特斯拉快速部署软硬件的话题。
马斯克说:“我是一名工程师,除了汽车之外,我还对供应链、物流和生产流程很着迷。”
迪斯则透露,特斯拉相比汽车行业内其他企业更迅速地应对了芯片短缺问题,其团队在2~3周内重写了软件,无论是老硬件还是新硬件,特斯拉的软件都能适配。
正是有这19种全新的MCU,特斯拉能够在今年二季度保持产量增加。
02.四大秘诀曝光供应商看好特斯拉未来
实际上,特斯拉不缺芯的秘诀并非仅有一个,在研究机构摩根士丹利看来,特斯拉拥有四大秘诀。
日前,推特上曝光了一份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这篇报告由摩根士丹利首席分析师AdamJonas起草。报告指出,特斯拉在今年三季度的交付量达到24.1万辆,相比预期的22.2万辆高出9%。正因为特斯拉有能力避免因缺芯停产,因此才创造了公司历史上产销量和财务数据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
报告说道:“特斯拉三季度交付量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特斯拉如何找到足够的芯片造车?”
报告认为,特斯拉能够确保供应共有四大原因。
第一,特斯拉拥有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报告指出,特斯拉可能是全球垂直整合程度最高的OEM厂商,因此特斯拉能够更早地了解到供应链的情况,并采用多家供应商保证供应。与此同时,特斯拉的售价透明,任何消费者提车的价格都是一样的,不会有渠道溢价。
事实确实如此,早在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在面临停产之时,就已经开始研发替代MCU芯片和固件,并且最终解决MCU芯片短缺问题。
第二,特斯拉拥有自研芯片的能力。特斯拉最知名的自研芯片就是其自动驾驶芯片,其单颗芯片AI算力能够达到36TOPS,每辆特斯拉都配备两颗芯片。正是这两颗自动驾驶芯片,让特斯拉的L2级自动驾驶功能长期都是行业标杆。
报告指出,特斯拉将最新一代的处理器应用于车辆,能够在其供应链中建立强大的通信联系。
因此,在面对芯片短缺时,特斯拉能够快速响应,芯片团队有能力自研或者寻求替代芯片。而在汽车行业内,大多数企业都不具备自研芯片能力,一旦出现芯片短缺,只能寻求供应商协助,车企自身没有任何替代方案。
第三,特斯拉拥有很强的谈判能力。摩根士丹利的研究人员在向零部件供应商调查了解时发现,特斯拉拥有相比其他车企更雄心勃勃的企业文化。与此同时,特斯拉加速开发内源技术,让众多供应商保持警觉。
在面对行业内普遍芯片短缺现状,特斯拉的谈判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优先供应。
第四,特斯拉的规模还不算巨大,但供应商看好特斯拉的发展。报告指出,相对于传统车企巨头来说,特斯拉的规模相对较小,同时购买人群相对较小,因此受芯片短缺影响并不明显。与此同时,众多供应商看好特斯拉的发展。即便特斯拉现在年产规模并不大,但供应商认为未来几年内特斯拉将成为一个“大客户”。如果几年后特斯拉每年产量能够达到现在的几倍,现在于特斯拉维系好关系,未来才能够持续稳定得到特斯拉的订单,更有长远价值。
在汽车“新四化”背景下,供应商已经看到了智能电动汽车必然是未来的大趋势。因此,供应商对汽车行业的探索一定程度上会参考特斯拉需求的零部件。因此,在特斯拉在上海建设工厂之后,不少国内供应商都希望在特斯拉工厂附近建厂,更好服务特斯拉,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占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