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突围》正在持续热播,在第一集中就回顾了中福集团的80年创办历史。根据电视剧提到的一些历史细节和人物特征,应该是以香港华润集团为原型创作的。在真实的历史上,它究竟有哪些先进事迹与电视剧相吻合,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
一、红心商人杨廉安
电视剧中,林满江介绍得很清楚,当年华润集团就是以五根金条起家的。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于香港湾仔港湾道26号,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对外贸易机构,它的历史要追溯到1938年在香港悄然成立的一家名为“联和行”的贸易商号。这家仅有3个人小商号,第一任老板叫杨廉安。
当时斗争形势非常困难,为了将廖承志、宋庆龄等领导人创建的“保卫中国同盟”,捐赠的各种物资和慰劳品及时运抵根据地,并适时采购根据地急需的物资,党中央决定增派懂得经济工作的干部去香港。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立刻想到老部下,有过从商经验的杨廉安。
杨廉安原名秦邦礼,是原中共中央总负责人秦邦宪(博古)的胞弟。他曾经在苏俄留学,长相斯文,举止儒雅,早年又有从商的经历,这些都是他隐蔽经商的绝好条件。
1938年7月,杨廉安携带中共长江局提供的资金,(电视剧中显示的五根金条)只身来到香港。他在当时并不显眼的湾仔商业区,创办了一间经营南北货的贸易商号联和行。
联和行最初的规模很小,明面上经营的是香港、广东潮汕地区的土产,实际上秘密采购革命根据地所急需的无线电器材、西药、汽车配件等紧缺物资。杨廉安最初用“保卫中国同盟”作为掩护,把采购来的物品重新打包,混在捐赠的物品中一起发运。
1938年,廖承志经营的公司被港英当局查封,国民党特务在周围出没严密监视。为党筹措和转移经费的任务就交给了杨廉安,为了增加保密性以及减轻他的工作负担。何香凝女士介绍黄美娴给他当助手,后来他们双双入党并结为夫妇。电视剧中说的共产党朱昌平、谢英子夫妇就是以他们二位为原型。不久,上级又派来共产党员张唯一担任会计,这就是联合行最初的所有员工。
二、暗藏万金的粗布马甲
根据上级指示,杨廉安以侨商身份为掩护,多点办公,先后办起5家商号。联合行成立之后,为苏区和抗日前线提供了电台、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120多吨,资金500万美元。
1941年12月25日,日军攻陷香港。联合行区去了与上级组织的一切联系,为了保护联合行的大笔资金,杨廉安将让妻子带着不满一岁的儿子和带着年迈失明的婆婆逃离香港,从此失散多年。
杨廉安亲手缝制了一件特制的马甲,他把所有资金卷成小卷,塞进一个个小口袋里,将沉重的马甲穿在身上,保护着联行的大额资金和党的经费,一路撤退到广州,然后穿着它穿越8千里战火,在党最苦难的时候,将这笔抗日资金送到了周副主席的面前。在电视剧镜头中,志行大千的匾额就是在讲述这段光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