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市值千亿的“插座茅”公牛集团,似乎正在面临困境。
4月11日晚间,公牛集团公布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公牛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3.85亿,同比增长23.22%;实现归母净利润27.80亿,同比增长20.18%。报告期内,公牛集团营业外支出为3.31亿元,其中2.95亿为缴纳的反垄断罚款。与2021年年初股价一度达256.21元/股相比,公牛集团的公司股价大幅下跌50.3%。
昔日的“插座一哥”,如今已经掉队千亿市值俱乐部。
公牛不再牛
1995年,公牛在一个小作坊中正式成立。凭借着对技术和研发的高标准高要求以及全国密集的销售网络铺设,公牛插座快速成长,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到2001年,公牛插座就以20%的市场份额位列国内第一,《2007年度中国IT品牌市场占有率调查报告》显示,公牛插座再次以70%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成立15年后,公牛插座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上市仅10个交易日后,就突破千亿市值。据公牛集团相关年报显示,当前公牛集团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75万多家五金渠道售点(含五金店、日杂店、办公用品店、超市等)、12万多家专业建材及灯饰渠道售点及25万多家数码配件渠道售点。

公牛集团:疲软的“插座茅”
但一路迅猛增长、稳坐市场第一宝座的公牛并非高枕无忧。
首当其冲的是市场对于公牛集团的反垄断调查。据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相关文件显示,“经查,2014年至2020年,公牛集团在全国范围内(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在转换器、墙壁开关插座、LED照明、数码配件等电源连接和用电延伸性产品销售渠道与交易相对人(经销商)达成并实施固定和限定价格的垄断协议,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对此,公牛集团发公告表示:收到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违反反垄断法,被罚款2020年度中国境内销售额的3.23%,共计2.9481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12.74%。
其次还有公牛集团的业务增长见顶。据公牛集团财报显示,2017—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2.40亿元、90.65亿元、100.40亿元、100.51亿元,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34.91%、25.21%、10.76%、0.11%,不断下滑的营收同比增长侧面说明公牛已经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期。2021上半年该情况才有所缓解。
此外,随着智能化家具时代的来临,昔日公牛的优势不再。据恒州博智电子及半导体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7全球与中国智能插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插座市场规模达到了25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10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2.4%。除了公牛之外,包括小米、华为等跨界厂商也对于这个市场虎视眈眈。据电商网站公开销售数据显示,公牛的智能家居产品与其他爆款品牌相比,销量可以忽略不计。
垄断被罚,业绩疲软,增长天花板已至,昔日的插座茅正在走向下坡路。
公牛的2021有多牛?
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公牛的2021年过得怎么样?
在公牛的财报公开之前,大部分人对于公牛2021年的整体表现的预期并不乐观,毕竟公牛半年前才刚刚遭受了一记反垄断重拳。
据公牛集团4月11日发布的2021全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牛集团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长23.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亿元,同比增长20.1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14亿元,同比降12.3%;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89亿元。尽管业绩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公牛集团主营业务毛利率却在逐年下滑。财报显示,公司主营产品毛利率36.85%,同比减少3.21个百分点。
在各项细分业务层面,电连接产品收入仍然占据营收大头为64.13亿元,营收占比达51.78%,同比增长15.58%;智能电工照明业务营收55.51亿元同比增长36.90%,营收占比达44.82%,同比增长36.90%;数码配件产品收入3.7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01%,同比下降10.79%。
对于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兴业证券指出,主要系原材料上涨、产品结构变化所致。包括公司原材料主要为塑料、铜等大宗商品,2021年Q4成本环比有所提升,套保未能完全对冲;新产品处于推广初期,利润率相对传统优势品类较低,对整体利润有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