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企业又一次面临危机时刻(下)

我们说中国企业层次低,主要是我们发展时间太短,绝大部分公司还处在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通过倒腾西方成熟技术就可以让一部分人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好日子不会一直过下去,这个阶段的尽头,充分竞争后,所有企业都赚不到钱,这时候一些企业才会被迫转型,向比较难却人少的方向发展,前赴后继,很多人倒在路上,但总会有人出头。

也正是因为现在差不多到了转型期,美国看准了时机出手了,这就是美国对中国科技公司穷追猛打的原因。

说到这里,大家也看出来了,中美和中苏有个巨大的差别,苏联和美国是两个系统,美国把苏联往死里封锁就完事了。但是中国和苏联不太一样,中国在改开之前既不属于苏联也不属于美国,改开和加入WTO锲入了美国的体系,中国的发展确实借用了美国的市场和资源。

而且还有一个大差别,苏联没有公司一说,他们内部的组织不是市场化运营,洗衣机做的像水桶,彩电像衣柜,缺乏全球扩张能力,而我们不一样,我们市场化下生长起来的企业可以在全球攻城略地。

所以中美闹别扭,美国回过味来想把中国踢出去。但是又谈何容易,毕竟我们其实是通过无数的贸易协定和合同,深深地和整个西方世界连在了一起,脱钩如剥皮。

不过不得不说,这几年对于我们来说是很艰苦的几年,各种转型期的病症都出现了,几乎所有行业都是一片红海,传统的三驾马车都有点虚,企业主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老百姓抱怨工资越来越不值钱,正好叠加了疫情,简直凑齐了。

中国科技企业又一次面临危机时刻(下)

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其实都写在政府工作报告了,一方面,保民生保就业是底线。最重要的,还是以市场为导向,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很多人看到美国打压我们,就觉得我们应该硬气地全面和美国对抗,甚至把苹果等公司也赶出中国。

某种意义上讲,可能美国政府巴不得发生这种事,现在美国跟中国脱钩最大的阻力,其实就是美国这些跨国商业巨头们,他们想赚钱,所以会动用自己的游说能力阻止美国保守派瞎折腾。而且在华的美国公司基本都要靠我国的供应链。

同时我们一方面要深耕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继续跟西方强国保持经贸合作,跟美国一边打一边合作这事根本躲不开。

我以前就说了这事,只要你的工作有一点技术含量,就躲不开美国,无论是工具还是知识本身,都绕不开,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继续向他们学习。说这话很丧气,不过大家随便找个理工科博士问问,很少会有反驳的,因为美国早已不是美国人的美国,在知识和科技层面,确实是世界的美国。现在中国低端产能所必须的能源和原料,高端产能所需的技术,还有巨大的海外市场,都得依赖海外。

我们必须一直向对手学习,直到击败它。

企业也要走出去,华为就是在海外起家,阿里他们这两年在海外搞的也很好,在海外开拓市场,甚至建立研发中心,雇佣当地头脑参加我们的建设。

贸易是最好的善意,澳大利亚就是最好的佐证,这个国家看着和中国关系不太好,但是在整个西方取消对中国的关税优惠的情况下,澳大利亚竟然是唯一一个保持的,因为它和中国的贸易规模太大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美国跟中国硬脱钩,他的小伙伴们也不一定会跟我们脱钩,但是前提是我们跟他们的贸易关系大到真脱钩会痛苦至极。

文末,再总结下吧,面对高度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如何自处。

其实关注国家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就能看出来政府已经在积极协调解决中概股的难题,也相信问题能得到最终的解决。

我们看到今天央行的发言,专门提到平台经济公司,其实也就是这个目的,我们的监管本身是为了纠偏,但不是否定互联网公司的价值。这和美国一部分人要彻底击垮中国科技行业的精准打击,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无论互联网公司,还是马云这样的创业家,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还是那句话,互联网还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最有竞争力的领域之一,我们不能自废武功。

而且我国一直在强调几乎扩大开放,让市场做主体,还是那句话,美国希望我们做的,我们就解决不做,他希望我们闭关锁国做大清,我们决不能按照他们的意思来,只要我们自己不把自己封锁起来,没人能封的住。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产品力和竞争力,那些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公司,应该继续打造强悍的产品,做中国在海外扩张的东印度公司,用技术和产品赢得自己的地位和声望。

发表评论,文明发言,遵守法律法规一律通过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