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全长1000多公里的中老铁路正式开通,从中国昆明出发到老挝首都万象,最快仅需10小时。
修这条国际铁路并不容易。
全线穿越崇山峻岭,地质结构复杂,只有38%在地面,剩下的要建167座隧道和301座桥梁。
历时五年,总投资500亿元,相当于半座举全国之力修建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
而铁路另一端连接的,是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GDP仅有区区191亿美元,不过是国内一个小县城的体量。
巨大的反差暗示着,这绝不是一条普通的铁路。我们不能把它仅仅看做是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象征中老友谊的标志性工程。
放历史长河看,中老铁路其实是中国突破“修昔底德陷阱”所构建的版图之一。
一直以来,马六甲海峡之困犹如大国的阿喀琉斯之踵,是中国外循环体系中最脆弱的咽喉。在今天这种波云诡谲的形势下,打破该困局已具有越来越现实的意义了。
中国急需在内陆寻找一条途径中南半岛的出海新通道,作为备份。而昆明,无疑就是最好的支点。
这是一座很有野心的城市。
在国家战略的强力支持下,近年来春城在整个大湄公河流域的影响力冉冉升起。如果说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首都,那么,未来它要做的就是整个东南亚的经济首都。
近年来,昆明可谓异军突起。
尽管它远离国内经济重心,但2020年昆明仍实现了6734亿元的GDP,在五年时间内超越了长春(6638亿元)、沈阳(6572亿元),哈尔滨(5184亿元)等工业重镇。
距离北方明珠大连(7030亿元)的身价,只有一步之遥。
不仅如此,昆明的常住人口已达到846万人,过去十年狂增203万。照这种速度,不用多久昆明就会成为中国第二个千万人口的沿边内陆省会。
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经济奇迹。
你看,站在昆明举目四望,除了山还是山。
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将云南全省分割得四零八落,16个市/自治州只好挤在仅占全省面积6%的盆地上,见缝插针式的开发,造成工业用地价格偏高。
整个云南还几乎不产一滴石油,是全国成品油供应链的末端,仅运输成本就要比别的地方贵出200元/吨。
由于被紧紧锁在群山峻岭当中,昆明和云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交通末梢。这样的地理禀赋,向来是建设大型经济中心的“禁区”。
像东南亚的老挝,之所以会成为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就因为其“陆锁国”的天然区位,缺乏外向型的经济大动脉。
而东北这边,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沿线可是连片的平原,铁路触网四通八达,百年前便凭借着中东铁路和深水良港,率先嵌入了全球分工体系当中。伪满洲国时期,东北更是亚洲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着雄厚的历史沉淀。
东北中心轴承载了中国的百年荣光,以至于沿线四大城市,均是清一色的副省级城市。放全国来讲,这样的待遇独一无二。
然而,昆明仅用几年时间便实现了对这些城市的逆袭/比肩,进而宣告整个大西南板块对共和国长子的超越。
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格局被颠覆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