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个社会的好坏,直接来源于制度,然而制度来源于何处?很多人会回答文化、传统、统治者的意志等。那它们又来源于何处?这个问题纠结起来,有点绕。
制度来源于文化及传统,而文化和传统又伴生于制度和教育,类似鸡和蛋的问题,但归根结底于教育,是一个内在相互影响的因果循环联系。
教育,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其中社会教育里包含学校教育。影响最大的,首先来自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其次是老师和同学。
在培训中,见识到中国大量原生家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来源,直接原因是父母自身的原因,其次是父母身处的社会环境影响导致的原因。这些问题在下一代的成长过程中留下“印痕”,这些印痕很大部分会终身伴随个体成长,对个体的意识和行为造成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多半是负面和消极的,对个体及其身处的社会环境甚至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
1
家庭关系不好的,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简单的例子,一个父母关系恶劣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多半具有暴力、孤僻、厌世倾向,如果在后期的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中,不能及时调整和修复,无疑会对外在社会具有破坏力。鲁迅先生曾说,童年的一切,决定人的一生,是有深刻道理的。
再者,留守儿童家庭长大的孩子,童年严重缺乏父母关爱,成人后的性格和性情都会因此影响至深。毫无疑问,这种影响只会是负面和消极的,后续的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修复,但童年的印痕或多或少都会留下影响一生的残留。
对于普通家庭,父母很多无意识的行为也会给孩子留下印痕。忙碌一天的父母回家后,很可能把工作中不好的情绪带回家里,表现为对待孩子的事情态度粗暴或者冷淡,多次之后,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一定会逐渐疏远。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孩子很小的时候,什么话都会同父母讲,把父母当作无所不谈的朋友和唯一依靠;但当孩子长大后,会不自觉回避父母,甚至撒谎。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交流沟通过程中,曾给过负面消极的压力和负向激励,让他们不自觉地趋利避害,望而却步。
中国家庭的教育另一个巨大缺陷,就是受社会环境影响,带有极大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企图。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问父母,班里的某某同学家里有大房子和豪车,自己家里为啥没有,一般的父母可能会回答,别人家的父母有能力,有钱有权,所以如此;恶性的会回答,他们的父母钱财来路不明等等。父母可能不知道,他们无意识的回答,其实是一次非常有效的潜移默化教育,但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和记忆就是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富人不善,不善会带来财富。多次这样的强化和激励,孩子的价值观就会趋向于父母无意识的引导。
还有,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很多父母会忍不住责问孩子,谁谁的考试成绩为什么一直都好,你看人家平时多用功。多次之后,孩子自然会形成一个印象,自己不如谁谁,很有可能这个孩子本身具有的特质和优点同时被父母的比较意识和负向激励扼杀,最后真的沦为平庸之人。
有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父母带着孩子,遇到乞丐,大部分父母会对孩子说,孩子,你若不好好读书,长大后可能就成为他们现在的样子;而聪明睿智的父母,可能会对孩子说,孩子,你要好好读书,长大成为有用的人,这样你才有能力去帮助他们这些可怜的人们。同样一件事,给到孩子的教育和后果完全不同,长此以往,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价值观。父母的不同行为表现,又来自何处?同样来自于他们所受的教育形成的潜意识和价值观。
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例子。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家庭教育,是个体人生的第一教育,对于个人的成长影响至关重要。家庭教育的烙印,影响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