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Pay去(2017)年12月投资一卡通,取得近3成股份引起市场高度关注。而这3.4亿元最终为LINE Pay买到了什么,答案在9月3日双方合作推出的电子支付新业务上线,并对外有更进一步的业务发展说明后,看来也更加明朗。
降低门槛,冲高用户数同时也完整用户版图
首先,获取用户应该是第一,也是LINE Pay最明显的目的。虽然自2016年12月与中国信托合作推出LINE Pay联名卡至今,LINE Pay用户数已经一路从130万人成长到320万人,大增了将近200万人。但如果将这个数字对比于LINE在台湾有2,100万月活跃用户数,则中间的落差无疑非常明显。
LINE Pay营运长暨LINE Pay台湾董事长丁雄注相信,这段落差有很大一部分是来于那些,想使用行动支付,却没有信用卡的人。这就是为什么LINE Pay需要入股拥有电子支付执照,可提供信用卡以外电子支付方式的一卡通的其中一个原因。
虽然以金管会公布的6月非金融机构电子支付统计数据来看,不论是使用人数、交易量,距离电子票证、信用卡等市场上其他非现金支付方式都有段差距,看来消费者对电子支付的储值需求似乎没有业者想得那么强烈。当然,这可能与台湾信用卡普及率高,ATM据点广布,以及电子支付帐户申请手续相对严格、繁复等因素有关。
但对LINE Pay来说,推广电子支付相对其他业者相信还是存在一些优势,如台湾几乎人人都有LINE帐号,LINE Pay就可以省掉推广消费者去下载App的门槛;而且LINE Pay近两年发展下来,已经打出一定的知名度和用户基础,还可以结合通讯软体的社群优势等等。
而且不论如何,LINE Pay要继续扩大用户基础,就必须在拓展多元使用场景之外,也同步想办法降低使用者进入门槛。而在既有的信用卡绑定支付之外,提供储值余额支付的选项,就是降低门槛的一种方式。
特别是这次LINE Pay和一卡通开启储值帐户服务,还进一步做到让14岁~20岁用户也能在线上完成申请,突破了过去难以切入的青少年支付市场。而这也可望帮助LINE Pay补上更完整的用户拼图。
创造营收、获利成长空间
而在拼用户数成长之外,电子支付帐户如果推展顺利,对LINE Pay可能还会带来另一个更直接的帮助:营收成长,以及更好的获利结构。
LINE未公开过LINE Pay的营收、获利状况,但基本上过去LINE Pay必须绑定信用卡使用,意味着LINE Pay每笔交易如果向商家收取3%交易手续费,当中可能有超过半数必须付给信用卡业者,只有不到一半能进到自己口袋。但若是以电子支付的储值余额支付取代信用卡,对LINE Pay来说就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了。
根据LINE Pay台湾营运团队负责人吴孟芝的说法,LINE Pay一卡通帐户上线,对消费者而言是多了一种支付工具选择,但对商家则没有影响。更明确地说,原本LINE Pay可用的9万个合作商家,只要向一卡通申请,完成签约,就可以在原本的LINE Points点数和信用卡收款选项之外,再增加接受电子支付储值余额付款。
而为了不影响商家对新服务的接受度,进而让消费者可以有一致的支付体验,LINE Pay向商家收取的交易手续费比例将不会因为增加一个新功能而改变。
既然商家要付给LINE Pay的交易手续费比例不变,若消费者未来使用电子支付储值余额取代信用卡支付,则原本LINE Pay要从手续费分拆付给信用卡公司的比例,就可以改由LINE Pay与一卡通去分配。
虽然吴孟芝未透露和一卡通之间的拆帐比例,但一般来说电子支付的手续费会比信用卡低,且LINE Pay还是持有一卡通近三成股份的股东,所以不论怎么拆,LINE Pay最终所得也应该会比原本使用信用卡绑定分得的利润来得高。
当然,大前提还是要先创造出足够大规模的用户和交易量,否则再怎么拆分,对营收、获利的影响也还是很有限。
至于LINE Pay未来是不是能够透过电子支付储值帐户,进一步延伸出投资、理财商品等支付以外的更多元产品和服务,LINE Pay和一卡通的回应是,只要符合使用者需求、技术可行,以及法规允许,他们就会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