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播出,在微博微信上引发争议。大致罗列了一下,争议点包括:
1. 教育部发通知,要求学校通知到每一位家长和学生,而有些学校甚至要求学生上传一张和家长一起收看的照片,虽然家长对于这种做法颇有微言,但还是乖乖执行;
2. 乖乖执行,等着拍照片交差的家长和学生们发现,这第一堂课因为播放十五分钟而迟开,认为这是欺骗孩子们看广告;而且太看重商业利益;
3. 播放的广告都是培训机构,这有违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国家政策;
4. 第一堂课居然请来了“娘炮”小鲜肉,这是要培养怎样的男孩?担心“少年娘而国家娘”;
5. 还请来了成龙,一个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同时私德有问题的艺人,如何称得上榜样?

开学第一课
先谈第一点,中国教育部的通知。“开学第一课”是2008年开始,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节目,每年会在9月1日央视一套晚上八点黄金时段播出,观众定位是全中国的中小学生。每年教育部都会发出通知,要求学校通知到每一位家长和学生,并且在观看后,透过各种方式分享观后感。把过去每年的通知拿出来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除了每年主题不同,在工作要求上并没有太大出入,09年时曾经要求住宿制学校组织收看,后来改成了“有条件的组织收看”,而到了今年,除了要求学校通知到每一个学生和家长,组织收看的要求已经不在,如果按照字面要求的话,并没有强制要求家长一定要陪同学生观看。
当然,中国官方文件的措辞总是不能从字面上来进行理解,至少对于学校领导们来说。如果太少学生参与,那么意味着之后的观后感分享就可能会因为参与不积极而不够热烈,也因为这样,一些学校干脆要求需要上传照片。而这样的安排也并不是今年的新政,只要在网络上用“开学第一课,上传照片”这样的关键词来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相关新闻,至少在去年,已经有一些地区的教育局和学校,把上传观看照片作为开学作业。
当时也引发了一些网友的抱怨,但是为何今年会如此的猛烈?这当然和之前提到的另外四个争议点有关。
播放广告。身为政府和国家媒体公共制作的一个公益节目,却在开播前播放十五分钟的广告,并且因为行政命令的原因,逼迫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完全没有体现出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姿态。虽然央视广告部在民意之下很快道歉,但这倒是反映出一种有趣的媒体现象:商业化对政治的解构。这个节目的初衷,当然是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商业广告的插入,让严肃议题彻底变质,对于家长们来说,其实应该觉得庆幸。
邀请小鲜肉偶像。根据央视编导的解释,这应该是教育部的要求,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政府希望能够透过这些年轻人来连结目标观众,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让中小学生们能够对政府要传播的信息潜移默化的接收。但是他们忽略了家长,大部分人对于性别角色有着固定的想象,因此抗拒这些在他/她们眼中过于女性化的形象,担心官方主流对这种形象的肯定,会对孩子未来的身分认同造成不好的影响。邀请偶像团体上这个节目是一贯的操作,今年却引发如此大的争议,也是蛮有趣的现象,也许是因为过去这段时间有不少关于性别议题的公共讨论,于是顺带无意之中,家长们开始对性别角色议题有了关注。
2018-09-05 15:21 沙发
教育还真是一个大问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