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国内的搜索引擎输入诸如“退休年龄、退休早晚、寿命长短”等关键词,就会很容易的得到这种对照表。
这是源于诺贝尔奖得主江崎玲于奈博士的一篇研究退休年龄与寿命长短关系的研究论文。
论文中提到,许多诺奖得主,创造力最旺盛的阶段,大约在32岁左右,随着年龄增大,创造力随着年岁的增长而递减。还引用美国洛克西德马丁、波音和福特公司提供的数据,认为退休年龄与寿命长短密切有关。
一个可怕的结论就是:当你55岁过后,还不能从高压锅一样的场所抽身,或无法脱离节奏快且竞争激烈的压力环境,多半会在65岁退休后的18个月内离开人世。
这里的“高压锅一样的”肯定指“节奏快、竞争激烈”的职场心理压力因素!
按常理分析,对发达国家福利水平、人权状况等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下人均寿命尚且如此不堪!那对于福利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人权状况更加不堪的发展中或落后地区而言,是否退休年龄的延迟更使得人均寿命缩短呢?
虽然缺乏数据的比对,任何对于中国未来必将到来的延迟退休可能带来的人均寿命影响都是一种推测。但笔者还是大胆预测:江崎玲于奈博士的结论并不适用于对中国情况的判断。
因为,人均寿命长短与精神压力的确有关,但精神压力的产生却与人的忍受力有关。
同样忍受力决定于对世界的认知度和基因里的血性浓度。
中国人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生活环境、几千年的传统教育、原子化的生存方式,在历朝历代,任何的政治风云中,百姓对各种生存压力的坚强忍受力是让人吃惊的。
这种忍受力的形成也决不是一朝一夕,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
因为元、清两朝初期的大屠杀、明朝的特务政治,已将血性国人的基因驯化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有人感叹“崖山之后无中华”,当然也有人义正辞严提出反驳,例如火烧赵家楼的那个威风凛凛、一脸正气,点火烧赵家楼的青年学生,当时的学生领袖:梅思平。后来他却追随汪精卫,成为汪精卫投日最重要的帮凶。
任劳任怨,服从命运,胆小怕事,求稳求生,自私自利的品性却是慢慢刻进了血液,刻进了基因。
独立思考,为民请命,不安天命,悲天悯人的人是大逆不道、傻子瞎折腾的人才会干的——这个已经成为大多数国人的共识。
所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一满兵提刀在前引导,一满兵横槊在后驱逐,一满兵居中在队伍的左右看管以防逃逸。三满兵驱赶数十人如驱犬羊……”
斯德哥尔摩效应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一大群的岁月静好婊会主动替一切阴暗粉饰,给真相涂上一层又一层虚伪的涂料。满城的广场舞哪里见得到什么心理压力?大妈们的寿命早已经超越宇宙,与一切无关。
诺奖得主,不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