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青人又称穿青族、川青人、川青族、青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个民族归属有争议的族群。中国政府把穿青人归类为汉族的分支,定义为未识别民族,享受少数民族的优惠待遇,有民族标示为穿青人的身份证。但在民族学和历史学上,穿青人是否属于汉族仍争议。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偏远山区里,也有一些住在县城。穿青人有67万左右,是中国人数最多的未识别民族。大部分穿青人自认为是一个独立于汉族的民族。
民族专家宋蜀华先生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穿青人是汉族的一支,是明朝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征讨云南时从江西,江苏等省随军迁移到贵州的。战争结束后,大军就地垦戍,这部分随军汉人(包括军人和他们的家属)留居当地,和当地土著通婚融合,天长日久就成了今天的穿青人。
穿青人人口数量:
1954年普选登记,穿青人有二十四万八千多人。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自报穿青人有67万左右。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安顺、六盘水、黔南、黔西南五个地州市所属的二十多个县内。毕节地区的织金县、纳雍县各有穿青人20多万,占半数以上。
穿青人风俗文化,穿青人风俗习惯:
穿青人在节日、婚姻、丧葬等方面的习俗多数与周围民族不同。 大多数集中于织金县和纳雍县,另一些生活在大方县、水城县、关岭县、清镇市、普定县、六枝(特区)县。 彝族称穿青族为Sher tu或Sher feizu,意思是“白皮肤的汉人”或是“吃蛇的汉人”,另有一些当地人称穿青族人为“大脚板”、“大袖子”。 穿青族将自己看作是特别的部族,尽管他们说汉语,从历史上来看他们属于汉族,但是政府将他们列入“未识别的民族”。
信仰:穿青人以猴为图腾崇拜。祭祀“五显”兵马是猴类山魈。至今还保持五显坛的信仰。
服饰:妇女没有缠脚的习俗。当代,穿青服饰在大部分地区已近消失,只在偏远地区明显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