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初,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出席「IC 60 大师论坛」发表开场演讲,他回顾过去60年半导体产业的十大创新技术,指出过去发明重要技术的公司,不一定是最后获利最大的企业;此外,他也指出目前仍在演化的六个创新方向,并勉励台湾在晶圆代工的创新后,可以在下一个六十年续领风骚。

张忠谋的「投资重于创新」理论
张忠谋提出「投资重于创新」的理论,是因为发展一项技术所花费的人力与心力,比发明创新技术多出上千万倍,因此,投资创新技术后崛起的企业,往往并非最初的发明者。
张忠谋举例,例如发明电晶体的是贝尔实验室,发明IC的是贝尔实验室、德州仪器(TI)及快捷(Fairchild)等公司,但后来真正大投资且受惠的只有TI与Fairchild;发明记忆体技术的是IBM与贝尔实验室,但真正受惠的是日后大举投资的多家日商与韩商三星。
此外,发明微处理器的是英特尔,而加码投资且受惠的也是英特尔自己,但没有投资的日商及更多半导体公司则因此衰退;至于发明晶圆代工的是台积电,而受惠的则是台积电及广大的IC设计业者。
张忠谋认为,过去六十年半导体业经历电晶体、IC、MOS 技术、记忆体、微处理器及晶圆代工等十大创新后,每项创新均助力不同企业奔向高峰,但他也认为,主要的科技或商业关键创新,从专业晶圆代工模式在1985 年发明后就停止了。
张忠谋也提到,未来可以注意还在演化中的重大创新,例如像大陆及阿布达比等政府主导重大投资、2.5D/3D封装、EUV微影技术、人工智慧(GPU或TPU)、新晶片架构、新材料如碳导管及石墨烯等。
用张忠谋的观点来看目前半导体产业竞争情况,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角度。晶圆代工崛起,不仅造就了台积电市值奔向新台币七兆元,受惠最大的还有无晶圆厂IC设计公司,从1985年占全球半导体产值几近于零,到去年(2017年)已增加至27%,而且愈是近几年成长更加速,例如2007年只占18%,等于是近十年间又增加了9%。
台湾绝大部分的半导体公司已「盛极而衰」
不过,晶圆代工虽然很成功,但台积电一家独强,却无法以此断言台湾整体的产业实力。台湾当然还有封测业的日月光及IC设计业的联发科,也都算是行业中的龙头,但与对手的领先差距都不如台积电。
至于在这些龙头之外,绝大部分的半导体公司则普遍已经盛极而衰,甚至更多还在苦撑待变、陷入生存之战。
因此,若将台积电、日月光、联发科这种龙头企业独立分开计算,台湾其他半导体公司近几年其实是没有成长的,至于展望下一个六十年,台湾的产业竞争力其实也很令人忧心,其中关键就在于「投资不足」。
张忠谋先生提出,过去半导体业的进展,投资创新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在这句话中,关键字并非「创新」,而是「投资」。当然,「投资重于创新」的理论,并不否认创新的重要,企业若能一方面创新,一方面又加紧投资创新技术,当然是最大赢家,台积电、英特尔或更早期的德州仪器都是好例子,但即使本身并非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发明者,正如三星虽然不是记忆体的发明者,但透过不断投资与研发,如今一样主导产业发展,更何况投资久了,也一样会在技术创新上获得突破。
台湾整体半导体投资低于全球平均值
因此,若以「投资不足」这个角度来看,就可以理解,为何台湾半导体业近十年在全球的占比及影响力,都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噜。事实上,自2008年金融海啸后,除了台积电等少数龙头企业持续投资外,整体半导体的投资都低于全球平均值,当然更低于中国大陆。
因此,严格来说,晶圆代工的成功,造就了台积电与IC设计业的崛起,但受惠的IC设计业者,其实大部分都是外商,其中以美商最多,至于台湾IC设计业者由于并非需要最新制程,反而很多到海外其他国家下单,甚至在台积电采用最领先制程技术的客户中,台湾除了联发科外,都以美商或大陆商为主,其中大陆商已经后来居上,采用先进制程的速度已明显领先台湾。
台湾目前半导体业的发展主轴,并没有像其他国家有IDM厂,因此IC设计业其实扮演关键角色,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中国IC设计业崛起的速度加快,已接近要将台湾逼到边缘化的地步。
根据IC Insight的资料,统计去年全球前五十大IC设计公司的营收,其中来自美国的企业占比53%,其次是台湾16%及中国大陆11%,而若对比2010年时的比重,台湾当时占17%,但大陆当时是5%,台湾不进反退,但大陆则以倍数增加。
至于从家数来看,去年大陆已占了五十家之中的十家,2018年上半年更增加至十二家,台湾被大陆超越已经是很确定的事。
而且,若统计两岸IC设计业的公司数,对比更为吓人。台湾目前仅剩一百多家,但大陆竟有两千家,台湾号称IC设计全球第二,但距离第一的美国相当远,而且根据工研院等多家机构的估算,大陆IC设计产值已经在去年(或今年)超越台湾,原因也是大陆家数众多,在长尾理论下,许多小公司的贡献累积下来,整体上就超越台湾了。
IC设计业是半导体产业重要的一环,也是驱动产业创新的主力部队,大陆不仅投资金额超前,来自政府的补贴,更让企业勇敢戴着钢盔拼命往前冲。钰创董事长卢超群就说,现在开一颗新IC要花五千万元,台湾IC设计业花的都是自己的钱,但大陆企业因为有政府补助,一次就开三颗、五颗。
「台湾政府及社会大众都觉得,反正科技业现在已很有钱、很强大了,不需要政府再支持了,但这样的想法反而最危险。」卢超群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