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物流行业,就开始害怕节日。”
下半年尤其如此。一进九月,接踵而来的就是中秋节,国庆节,双十一,双十二,圣诞,元旦,春节……每个节日都是物流公司老板的噩梦。
不过,如今已与9年前“双十一”初露峥嵘时大不一样,物流产业快速进步,快递不再“每逢佳节必爆仓”,剁手党们也不必担心自己的包裹烂在路上。
你的愉悦购物体验背后,离不开货运卡车司机这个群体默默的付出与牺牲。
“我老了,干不动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卡车司机要想入行,需要老司机带路。除了“学徒费”和吃喝支出,每个月能拿三四百元,这与当时三四线城市普通工薪族的收入相当,如是持续半年,即可上路。
学习成绩不好、只考了技校汽修专业的C师傅,职业生涯也遵循了这个轨迹,而且收入很快赶上了带路师傅,一开就是20年。如今,他在朝阳区皮村活动,给百世汇通拉快递,跑北京—张家口线路,每个月净赚8000元。
从1998年到2018年,二十年间人们的平均月入翻了20倍,但这并不是最好的时代。卡车司机境遇最好的时候是2007年前后,“跑集装箱往天津拉煤”,一个月刨去吃喝等各种成本,能拿到15000元左右,十年后,收入反倒折半。
十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业环境在恶化
卡车司机门槛并不高,如今新入行的司机太多,像C师傅这样学过汽修的人都不多。新入行的司机不会考虑成本,不算油耗,也不考虑难度和风险,给钱就干,随便拉活儿不仅赔钱,还拉低了行业的收入水平。
除了“不懂事儿”的新人竞争,货运产业的高事故率决定了卡车司机们更多遇到的是不可预知、不可解决的“冤枉活”。
一位卡车司机A师傅讲了一个遇到事故时“自己比货主还着急”的故事:
有一次我给一位货主拉毛驴,从赤峰拉到临沂,货主跟我同车。跑到一半呢,河北跟山东交界的收费站堵车,过不去。等了一晚上,我车又坏了。天气特别热,毛驴是活的,不能耽误时间,可能会出事儿。货主在旁边一直催我,我最后还是找别的司机帮我拉过去了。
C师傅也拉过冤枉活儿:被货主欠了两个月的薪水,他专程前往货主所在城市讨要,发现这两个月里,货主已经在跟车时出车祸死了。只得作罢。
卡车司机们也有更多的选择,只不过更危险,那就是比普通货运更高危的“拉大载,百吨王”。
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如果卡车司机能够坚持一个人跑长途、百吨,即便在行情不好的今天,收入也能达到每月一万二三。但这太过危险,上有老下有老的中年人,不值得这样冒险赚钱。
C师傅会选择在北京—张家口线路拉快递,正是因为这属于短途、比较轻松的活儿;而且,拉快递不会超载,事故率低得多。C师傅说,这是他“规避风险”的办法,其他人到中年的司机,策略也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