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牛的泰国“生父”和中国“养父”再度隔空交锋。
这是中国商标归属之争后,二者之间的第二个争议点。此次争议的核心,是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牛中国”)的经营期限。工商资料显示,这家公司营业期限于2018年9月29日到期。
截止日期当天清晨,红牛中国官方微信发布了一则声明,称已递交营业期限延长申请,此前达成的有约束力法律文件中约定,红牛中国的经营期限为50年,在这期间,红牛中国是唯一有权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红牛饮料产品的公司。

红牛争夺战
9月30日,红牛中国董事长严彬以红牛中国和泰王国华彬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国华彬”)的名义发布声明称,红牛商标的所有者泰国天丝医药集团不能单方面代表泰国红牛的真实意愿。
随后,10月1日,红牛的泰国“生父”、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牛泰国”)予以反击,称从未在任何情况下同意过延长红牛中国的经营期限,其经营期限已经届满,应当立即进行清算,并停止一切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
红牛中国口中的“此前达成的有约束力法律文件中约定”成为争议焦点,但红牛中国公关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表示,相关合约涉及诉讼,目前无法公布。
红牛,这个在中国境内品牌资产达到506.80亿元的小金罐,实则是个归属暧昧不清的混血儿。泰国“生父”许氏家族把控着它的法律身份,掌握着商标授权;而它在中国从无到有,则仰仗着中国“养父”严彬。
logo恰好是它今日境况的写照:两个颇具财力的家族,如同两头既有力量,又有耐力的公牛,犄角相抵,持久对战。
预谋、妥协、翻脸、反击,这场博弈持续了四年,还将继续。未来将会怎样?这两头牛最终将握手言和,还是分道扬镳?周旋于它的泰国“生父”和中国“养父”之间,红牛能避开两败俱伤的命运吗?
“牵牛人”
它们曾经有过甜蜜的时光。
1995年,为了买下北京一处烂尾12年的楼盘,严彬找到一位商业银行行长贷款,这位行长揶揄道:“谁要是还能把它建起来,我就从楼上跳下去。”
这座烂尾楼就是今天的华彬大厦,坐落在北京CBD的高级商务办公楼。在这里,严彬创立了自己的王国,华彬集团。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为了让这座烂尾楼“起死回生”,严彬曾一步一步地爬上23层楼,一天上去20多次。
发现价值洼地的嗅觉、执行力和人脉,这些能力让严彬发现了另一座金矿——红牛。
1995年,海南红牛工厂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这是红牛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工厂,选址在红牛创始人、泰籍华人许书标的老家海南,但是在政府审批上却频频受阻——中国商品分类目录中没有功能饮料。
1995年3月27日,许书标与严彬合作成立红牛泰国。3年后,在这家公司的基础上,红牛中国终于在北京注册成立。这是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从天眼查显示的注册股份上来看,泰国红牛占88%,许氏家族独资公司英特生物占7%,严彬所属的独资公司环球市场控股有限公司占4%。另外1%的股份,属于北京怀柔乡镇企业总公司。折算下来,许氏家族和严彬的持股比例分别是66.84%和32.16%。
虽然仅有1%的股份,但怀柔乡镇企业总公司的加入却展示了严彬的人脉运营能力:国资的加入,让红牛获得了中国市场准入资格。
20多年来,伴随着“渴了、累了,就喝红牛”“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等广告词,红牛中国占据着国内饮料单品销量冠军,巅峰期间,年收入达230.7亿。
也是在这20年间,它造就了三个富豪家族:在2017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红牛中国的灵魂人物严彬以110亿美金的身家,排名第107位;它的泰国发明者许氏家族的资产达到了93亿美金,世界排名第145位;另一个受益者,奥地利红牛老板、如今已73岁的迪克·梅特舒兹则以120亿美金的资产排名第98位。
但它随后又搅起其中两大家族的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