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教育到最后 其实都是拼爹妈背景

一个孩子的成长,说白了就是拼爹拼妈的过程。

“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通俗来讲,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知识不一定能够改变命运,但是你没有知识是一定改变不了命运的。我父母是外交官,从小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的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因为我每一步的基础都打得比较牢靠。所以现在自然水到渠成!”

2017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的言论曾引发了大家广泛的讨论,对于家庭环境和父母背景与孩子教育之间关系的讨论一度成为话题。

所有的教育到最后 其实都是拼爹妈背景

“一个孩子的成长,乃至教育,其实说白了就是拼爹拼妈的过程。好的爹妈教育出更出色的子女的几率更大。”一位网友的评论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在这场争论中话题参与者的心声。

家庭条件对个人教育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教育资源和个人的眼界上。

有媒体曾进行调查并得出结论:“2007-2016年全国共有约837名高考状元,其中近五成的状元父母是教师和工程师,还有近两成父母是公务员。而来自农村、经济状况欠佳家庭的状元所占比例下降。随着我国高考竞争激烈程度的提高,考生的高考成绩除了与考生本身努力有关之外,考生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与教育资源也至关重要。”

家庭条件的优越给孩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不需要为生存所困的同时能够拥有更好的学习平台,能够接触到更多更高层次的教育资源,财富、名声、权力拥者的子女从小就能接触到一般人还未能接触到的领域,从国际幼儿园到留学国外,从文学到金融,从学习到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优越的教育资源也赋予了他们更高的眼界和更强劲的能力。

而为家庭背景所限的孩子则无法拥有这样的资源平台,生活贫困的家庭在局限了他们所能接触的资源范围的同时还会造成父母身份在教育中的缺失。

纪录片《盗火者》第四集中讲述了关于贵州六盘水山区11岁留守儿童董仁发被阻断的求学路上发生的故事,没有父母陪伴,没有资源平台,他对未来唯一的想象就是“出去打工挣钱”。

据调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农村学生升入重点大学的比率不断降低,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寒门贵子是存在的,但这种存在所占的比例太小太难得了,人们对“寒门贵子”的赞扬和吹捧更是这种难得最直接的体现。

拼爹妈,拼的不仅仅是物质条件,还是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家马卡连柯有这么一个教育理念:“自己的行为,是最具有决定教育意义的东西……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重,父母对自己行为一举一动的检点——这就是首要和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方法。”

父母的言行、家庭的氛围对子女的成长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上梁不正下梁歪,品行有失的父母想要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是很困难的。

前段时间台湾艺人狄莺、孙鹏的独子,18岁宾州交换学生孙安佐涉嫌持武并威胁扫射就读的天主教学校被控恐怖威胁一案引发了大家对父母品行对孩子影响的重视,孙安佐的家庭物质条件可以说是优越,但有一个控制欲超强、脾气暴躁的母亲和一个捉弄他人后毫无羞耻感的父亲,离婚又复婚的家庭氛围使得他的生活走向如今局面。

鲁迅曾道:“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绝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发表评论,文明发言,遵守法律法规一律通过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