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徐志摩因为空难逝世。1932年春,徐志摩在海宁硖石安葬时,8岁的金庸(查良镛)带着挽联代表全家前往吊唁。
金庸回忆:
我妈妈是他(徐志摩)的姑母,他父亲比我妈妈年纪大得多,是我的老舅舅。徐志摩在山东坠机之后,在家里开丧。我爸爸辈分比他大,但他家里有钱有势,如果去吊丧,不免有谄谀之嫌,于是派我去。 那时我只是个十岁左右的小孩,但他家里当我贵客那样隆重接待,我在灵位前跪拜后,舅舅徐申如(徐志摩父亲)向我一揖答谢。舅舅的孙儿(徐志摩的儿子)则磕头答谢。然后开了一桌酒席宴请。
我一生之中,只有这一次经验,是一个人独自坐一张大桌子吃酒席。桌上放满了热腾腾的菜肴,我当时想,大概皇帝吃饭就是这样子吧!两个穿白袍的男仆在旁斟酒盛饭。那时我自然不会喝酒,只做样子假装喝半口酒,男仆马上把酒杯斟满。 我不好意思多吃菜肴,只做过样子就告辞。舅舅送出大门,吩咐用自己家里的大船(在我们江南,就像这里各人家里有自用汽车般,各有自家的船)连同船夫、男仆送我回家(我家离他家二十七里路,叫做“三九”),再向我爸爸、妈妈呈上礼物道谢……
我和徐志摩的干系,到此为止。平时因年纪相差太远,我只和他的儿子做朋友。
1931年的海宁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当时的金庸(查良镛)带着的挽联是:
“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
1931年的海宁
这幅挽联其实出自清代黄景仁的一首诗,他以《绮怀》为题写了十六诗,其中一首是:
“经秋谁念瘦维摩,酒渴风寒不奈何。水调曲从邻院度,雷声车是梦中过。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从此飘蓬十年后,可能重对旧梨涡。”
查家把这两句话从诗中摘出来,一字不改当做挽联送给徐志摩。
这两句中的“司勋”和“仆射”都是古代的官名,前者是说的唐代诗人杜牧,后者指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沈约,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好色风流。
杜牧曾经流连青楼,他自己写诗说: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沈约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一时以风流见称,而肌腰清癯,时语沈郎腰瘦。”
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的句子,沈腰就是说的沈约。
挽联中用杜牧,沈约二人暗指徐志摩风流浪荡。
绮语,一指花言巧语,或说轻浮无礼不正经的话。
余情,指多情,感情泛滥,处处留情。
“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大概就是暗讽徐志摩的情诗情话烧都烧不完,处处留情需要忏悔的风流事很多。意思更通俗一点就是,你写的那些破诗都烧不完,费纸又费钱。你拈花惹草欠下那么多风流债再活多少年也不够还。
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他去世的时候金庸才8岁,等到金庸长大开始创作的时候,估计了解到他表哥的不少风流事迹。
【云中鹤】
徐志摩的笔名叫“云中鹤”,而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中,四大恶人之一的采花淫贼也叫云中鹤。
1922年,徐志摩与有夫之妇陆小曼堕入情网,为此徐志摩与原配张幼仪离婚,引起轩然大波。
1926年的七夕佳节,在舆论中心的徐志摩举行了婚礼。婚礼现场,徐父坚决邀请梁启超做两人的证婚人。按理说,证婚人的“证婚词”都应是慢慢的“美言佳语”,可梁启超却发表了一份旷古绝今的“证婚词”,毫不留情面的做了一番批评。
当时梁启超在婚礼上的祝词原文:
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
后来,梁启超给远在美国的梁思成写信说:
“徐志摩这个人其实很聪明,我爱他不过,此次看着他陷于灭顶,还想救他出来,我也有一番苦心。”
可见,梁启超爱徒心切,怒其不争,他是看不惯陆小曼,觉得陆小曼害了自己的学生,以至于内心复杂,有失常态。
徐志摩陆小曼
1931年,徐志摩空难丧生,查家(金庸家)送去的挽联竟然是“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毫不掩饰讥讽之意。查家不顾“死者为大”的传统,对徐志摩的这种看法,使得当时年纪尚小的金庸耳濡目染。金庸一向讲究传统,但也对封建礼法有所抨击。因此才有了《天龙八部》中的云中鹤。
有网友认为金庸《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的形象也来自徐志摩的形象。金庸小说里总有一个气质俊朗、武功超群的表哥,但金庸最后总要把这位表哥描写得负心薄幸、竹篮打水一场空。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连城诀》里的汪啸风、《倚天屠龙记》里的卫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