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下午,金庸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
从第一本小说开始,在60多年的时间里,金庸的名字被定格在“武侠”两个字上,成了几代人共同的回忆。但其实回头来看,他的一生,远不止这两个字。
这一次我们从中文互联网的书籍、报道、访谈和研究中,整理了关于金庸的100件小事。你可能已经看过好几篇关于金庸的缅怀文章,但这100件小事大多数你可能是第一次听说。
让我们开始,和金庸做一个漫长的告别。
1、2003年7月,金庸造访杭州,希望自己的墓志铭这样写:这里躺着一个人。在20世纪、21世纪,他写过十几部武侠小说。他的小说有几亿人喜欢。他自己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2、金庸不姓金,他本名查良镛。如果你叫金庸“金先生”,他不会理你。你要叫他“査先生”。
3、金庸的老屋被日本人毁了一部分,剩下的在土改时被平掉了,现在的“故居”是当地政府重建的。
4、金庸有着豪华的朋友圈。按他自己的说法:“我叫徐志摩、蒋复璁做表哥。陈从周是我的亲戚,我比他高一辈,他叫徐志摩做表叔。王国维的弟弟王哲安先生做过我的老师。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是钱学森的太太,是我的表姐,当年我到杭州听她唱歌。”
5、严格来讲,金庸的第一本书不是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而是一本教辅书。上初中时,年仅15岁的金庸与另外两位同学一起出过一本《献给投考初中者》,这本书销到浙江、福建、安徽等地。
6、金庸和同学就靠着这本民国版“三年模拟五年中考”发了一笔财,拿钱去念了高中和大学。
7、上中学时,金庸曾被勒令退学,因为金庸看不惯训导主任管得太多,写文章讽刺人家。
8、上大学时,金庸又被勒令退学。金庸上的是国民党学校,有同学主张见到蒋介石校长要起立立正敬礼,金庸称这种行为“跟见到希特勒一样”。双方闹到学校那里,金庸被认为“对校长不尊敬”。
9、1946年,金庸一边在《东南日报》做记者,一边梦想着考浙大外国文学研究生。金庸交不起学费,竺可桢——就是竺可桢学院那个竺可桢——劝金庸回家读书也一样。
10、金庸曾开创了民国版的“糗事百科”。1947年,金庸担任杭州《东南日报》“咪咪博士答客问”专栏编辑。这是个游戏性质的幽默专栏,像万宝全书人人都要抢着看。比如问:世界最大的水力是什么?答案是:女人的眼泪。
11、金庸通过“咪咪博士答客问”,结识了他的第一任妻子杜冶芬。
12、金庸年轻时曾学过芭蕾舞。
13、金庸也当过图书馆管理员。
14、金庸喜欢开车,更喜欢跑车,但是他开得很慢。保时捷在他手中,平均驾驶时速在48公里/小时。
15、人们常常认为金庸是武侠小说家,但金庸擅长的其实还有办报纸。他做过翻译、记者、编辑、总编辑、总社长……报馆什么工作都做过。
16、金庸能力过人。当时中国地位最高的报纸《大公报》在全中国招聘记者,应征者超过三千人,只招聘两人,结果金庸被录取。
17、金庸在《大公报》受到的训练是:做报纸一定要讲真话,不讲假话,不能骗人,不能欺骗读者。
18、金庸和另一位武侠大家梁羽生曾经是同事。而且梁羽生进入《大公报》工作时,是金庸担任梁羽生的主考官。
19、金庸开始写武侠小说,可能属于“天上飞来一口锅”。梁羽生写了几部武侠小说之后“累觉不爱”,总编就让金庸顶上去写,没想到第一部就很成功。
20、金庸在《大公报》时还梦想过当新中国外交官,但是因为出身不好,放弃了。
21、金庸还写过影评。1952年,金庸转入《新晚报》做副刊编辑,起了“林欢”、“姚馥兰”等笔名写影评,想冲淡一下副刊过于浓重的男性色彩。你无法想象这些名字的背后竟然是一个28岁的大小伙。
22、“林欢”这个名字,属于情侣秀恩爱产物。金庸第一任妻子杜冶芬在给弟弟的信中透露,金庸笔名“林欢”,“林”是因为查、杜两个字部首都是木,“欢”是指他们婚后的幸福快乐的生活。
23、正值壮年的金庸,放在现在就是一名没日没夜赶稿的新媒体小编。1959年,金庸离开《大公报》,创办《明报》,每天下午写小说,晚上写社评。
24、金庸十分能体会此刻通宵正在追“热点”的编辑们的心情:“报纸本来销十万份,一个大新闻出来可能销十五万份。你报道得详细,报纸销量马上涨上去了。”
25、金庸也曾被连环催稿索命。着急的时候,金庸旁边会有一个排字工人在等他出稿,写一纸就拿去铅字排版一张。
26、金庸壮年时写作速度的巅峰:写一篇小说1000字,写一篇社评大概800字,一天将近2000字。
27、金庸离开《大公报》主要是对当时的《大公报》失望,后来《明报》与《大公报》还打过笔战。
28、对当时的金庸来说,写武侠小说不是主业,办报纸才是主业。小说是为了报纸的销量服务的。
29、金庸创办的《明报》曾通过报道猎奇、猎艳新闻的手段完成原始积累。早年的头版标题有《穿睡衣裸下体 少妇神奇毙命》、《少女单恋成狂 鲸吞滴露命殒》、《赤裸男女艳窟做爱 惨遭炸药定时爆杀 两人下体同被炸碎》、《零沽爱情吞响尾蛇 艳女身旁男子昏绝》等。
30、但是金庸非常讨厌窥人隐私的狗仔队。
31、金庸在《明报》内部一直被认为是“很抠门的老板”,不给老员工涨工资,却给新员工发高薪。
32、倪匡和亦舒都抱怨过稿费低。
33、金庸一直强调的《明报》从不“炒人”是事实,但员工忍受不了低工资会自动离职,不需要他主动“炒人”。
34、金庸脾气很好,为了不使朋友败兴,可以唱时代曲《你不要走》来挽留朋友。
35、金庸第一任妻子杜冶芬是杭州大家闺秀。后来离婚,金庸认为是爱得不够。
36、金庸第二任妻子朱玫(朱露茜)履历辉煌。她出生于英国,毕业于香港大学,婚后两人合作创办《明报》,朱玫是唯一的女记者,金庸任主编。“我妻朱玫每天从九龙家里煮了饭,送到香港来给我吃。”两人育有二女二子。
金庸和第二任妻子朱玫金庸和第二任妻子朱玫
37、第二段婚姻期间,金庸精神出轨酒吧侍应生林乐怡,也就是后来的第三任妻子,金庸好友倪匡形容她“长得像金庸追求未果的女明星夏梦”。夏梦是小龙女原型。
金庸和第三任妻子林乐怡金庸和第三任妻子林乐怡
38、朱玫发现金庸出轨后,提出离婚。因为婚外情,朱玫直到去世都不愿意再见金庸。
39、金庸和第一任、第三任妻子都没有孩子。
40、1976年,金庸长子、19岁的查传侠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自杀。这是金庸心中最遗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