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复盘腾讯

外界媒体与投资者对腾讯的很多批评都只是基于自己的偏见或对商业的狭隘认知,似是而非,缺乏对商业道德与商业本质的深层次思考,这些批评让那些缺乏商业常识的“吃瓜群众”深以为然,但对于企业的实际经营则是商业大忌,如果企业采纳这些人的建议,无疑是一场灾难。所幸的是,腾讯在面对这些批评时保持了足够的定力,而没有被这些杂音干扰。全面复盘腾讯2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腾讯之所以成为腾讯,正是因为其拥有强大的战略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坚持了很多其他企业都没能坚持的东西。{《砺石商业评论》创始人 刘学辉}

1

近两年,公众已经很难再看到一个真实、严肃的新闻资讯网站,大多数新闻资讯网站都充斥着夸张标题、虚假新闻、低俗内容与欺诈广告。这让笔者感到极为困扰。

过去,在新浪、搜狐与网易等各大新闻门户百花齐放的时代,这些网站都竞相生产出最优质的内容提供给用户,创造了当时的门户盛世。但现在,这些新闻门户网站基本上都放弃了在原创内容上的投入,而是走向类似今日头条App的内容聚合模式。

今日头条App于2012年的8月份上线,是近些年商业最成功的互联网产品之一,其核心特征是聚合内容与通过算法进行内容的智能推荐。内容聚合意味着今日头条本身并不生产内容,而是利用技术手段去抓取其他家媒体的内容。

内容生产是媒体最大的成本支出部分,今日头条自己不进行内容创作,聚合内容的模式使其可以用远比其他媒体低得多的内容成本支出,获得远比它们更丰富的内容、更多的流量与更高的广告收益。

全面复盘腾讯

今日头条的内容聚合模式导致搜狐、新浪与网易等各大新闻门户在内容上的高投入不仅换不来相匹配的财务收益,连原有的用户、流量与营收也被内容聚合模式的App大量蚕食,入不敷出,这导致这些传统的新闻门户网站都无心,也无力再支持在原创内容上进行高投入,而是被迫都转向今日头条App的内容聚合之路。这是商业领域一个典型劣币驱逐良币的案例。

另外,外界极为推崇的今日头条智能推荐模式,其实就是基于用户的历史阅读数据,通过算法分析得出用户的阅读喜好,一方面给用户推送一些迎合用户兴趣喜好的固化内容,另一方面“夹带私货”,故意推送一些打色情擦边球,耸人听闻,毫无营养却容易“上瘾”的“垃圾信息”给用户阅读,以迎合人性中低俗、阴暗的部分,用户在阅读了这些“垃圾”信息后,再进一步给用户推荐更多类似的低俗内容,借此将用户圈养在自己的App世界,从而实现平台的巨大流量。

全面复盘腾讯

▲“你关心的 才是头条”,头条的八字slogan恰恰印证了什么是算法带来的信息孤岛

在大多数新闻门户都被迫今日头条化,无心真实严肃的内容创作时,腾讯新闻算是其中难得的一股清流。尤其在笔者较为关注的财经与科技报道领域,腾讯新闻旗下的《棱镜》、《一线》、《深网》与《财约你》等栏目,是行业公认还在兢兢业业的做着严肃新闻报道的内容栏目。

腾讯新闻是腾讯网在移动端的产品品牌。让笔者感到意外的是,就在多年前,腾讯网还被很多品牌广告客户认为用户多是“低龄、低学历、低收入”的“三低”人群,因此对腾讯网的流量价值并不认可,可多年后,腾讯新闻却成为中国为数不多还在坚守着新闻主义与高质量内容创作的新闻门户。

但由于今日头条信息流与抖音短视频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这让腾讯在内容上的努力与坚持不仅被外界严重忽视,还受到了很多批评与质疑,其中被批评最多的地方就是腾讯不重视“数据与算法”。

批评腾讯不重视“数据与算法”较著名的有两篇文章,一篇是自媒体人潘乱的《腾讯没有梦想》,一篇是投资人李国平的《反思腾讯战略》。

《腾讯没有梦想》一文写道,“腾讯在算法时代面临头条和抖音的挑战时,显得非常手足无措,无法有效应对”。《反思腾讯战略》中写道,“数据是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是持续进化的源泉;算法是有效地分析挖掘数据的方法”,其批评腾讯,“腾讯不重视数据与运算,在算法方面一直都没有什么突破。腾讯目前的战略,已经不能支持如此伟大和颠覆性产品的发展”。

仔细分析今日头条的商业模式,无论今日头条与抖音,还是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旗下的内涵段子、西瓜视频与火山小视频等产品,都是在利用用户的数据隐私与人性的弱点,以算法的名义将用户圈养到没有任何营养的内容世界中去,消耗掉用户大量时间,并借此实现流量的商业变现。当用户在这些产品中不自觉的消耗掉很长时间后,总会感到没有任何收获的空虚。这样的产品,伟大和颠覆根本无从谈起。

《腾讯没有梦想》与《反思腾讯战略》两篇文章主要是从商业利益的角度去批评腾讯,赞扬今日头条,而忽视了今日头条基于“数据与算法”进行智能推荐模式背后的商业作恶,也忽视了腾讯在不推崇“数据与算法”背后所恪守的价值观信念。

2

用户隐私是全球范围内都争论非常激烈的一个话题,最近在伦敦召开的Microsoft Future Decoded会议上,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就表示:“为将隐私真正作为一项人权,我们所有人都需要思考自己创造出的数字体验。”在纳德拉关于数据隐私公开发言之前,美国一位资深民主党参议员还最新公布了一项法案,这项法案规定,“违反隐私和网络安全标准的高管将面临高额罚款和最高20年的徒刑”。

全面复盘腾讯

▲几个月前,“脸书”刚因用户信息遭泄露而陷入上市以来最大危机,扎克伯格更赴国会接受质询长达数小时。

在海外用户都在为自己的数据隐私被大型互联网机构窥探而担忧时,中国的专家与媒体却在大肆鼓吹这种利用用户数据隐私与人性弱点进行牟利的不道德行为,甚至将其当做一项伟大与颠覆性的技术。针对这种舆论,让笔者感到甚为担忧,笔者担心腾讯有一天迫于舆论压力与商业化利益,也走上效仿今日头条的唯“数据与算法”论的道路,那么中国最后一个还在进行真实严肃内容创作的新闻门户也就消失了。但最近,腾讯资深高管汤道生与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接连表态让笔者感到安心。

2018年9月30日,腾讯公开宣布了其最新的战略升级与组织调整,将原有的7个事业群合并重组为6个事业群,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整合了腾讯内部的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与LBS等TO B能力,成立了新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是腾讯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布局B端业务的重要组织载体,而汤道生正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的掌舵人。

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负责人汤道生在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接受了界面新闻的专访,在专访中,其回答了记者关于“腾讯是否会成立数据中台,打通各产品之间数据”的问题,汤道生表示,“腾讯对于用户数据的隐私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我们不会为了自身业务的需要,硬把用户使用的不同产品场景去打通。许多公司会讲数据的打通,但恰恰腾讯是以用户为中心。比如有些公司,就是以前在数据打通上做了太多的工作,所以过去这段时间他们反而面临数据隐私的挑战,我觉得我们还是要从用户的需求点去考虑来提供服务,腾讯不管是TO B还是TO C业务,都会保留这样的价值观”。

全面复盘腾讯

在汤道生接受界面新闻专访后,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这篇文章,除了对汤道生的观点表示支持,马化腾还进一步强调,“对于外界的‘数据中台论’,我们平台的数据远比其他平台更加具有用户个人隐私性,因此我们反而要强调的是如何加强数据保护而不是打通数据和唯算法论”。

就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马化腾再次表示:“大家知道最近腾讯股价不太好,很多人都说腾讯没有梦想,不会做算法,数据没打通。但是我们想的是数据打通需要谨慎对待,不能随便打通。在青少年保护上,我们也有更多义务和责任。我们甚至把人脸识别和金融方面的技术都用到娱乐产品里面。下一步很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处理平台上存在的一些危害,比如如何配合监管来做”。

在外界一致质疑腾讯不重视“数据与算法”时,腾讯并没有被这种声音干扰,其对待用户数据隐私以及算法保持着极为理性与负责的态度,这让笔者感到由衷的钦佩。这就是腾讯作为一个世界级优秀企业所坚持的价值观,而腾讯的这种坚持却被外界严重误解与忽视。

当系统了解腾讯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腾讯自创建开始就一直是一家价值观至上的企业。

发表评论,文明发言,遵守法律法规一律通过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