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桑弘羊陷阱?为何两千年总跳不出“桑弘羊陷阱”?

什么是桑弘羊陷阱?桑弘羊(?—前80年),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汉武帝的形象都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一个好大喜功、控制欲极强的皇帝,他对国家和民生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像汉武帝这样用费无度的皇帝,会把几代人的钱都花光,连带子孙也要欠债。但是他在世时,根本无人敢批评国营化政策,更别说制止了。武帝去世6年后(公元前81年2月),汉帝国的议事大殿上发生了一场帝国经济政策的公开辩论。辩论的一方是武帝时期的财政大臣(大农令)桑弘羊及其属下,另一方则是一群儒生。

什么是桑弘羊陷阱?为何两千年总跳不出“桑弘羊陷阱”?

“桑弘羊之问”一上来,儒生就对桑弘羊采取凌厉的攻势,历数盐铁国营的罪恶:

1.国有专营制度造成绝对垄断,价格昂贵,强买强卖。

2.强行收购粮食物资建立储备,这是与民争利,导致经济萧条、人民困苦。

3. 国营制度豢养了权贵经济,形成了以国营为名、攫取私利的特权集团。

儒生说完,对面的桑弘羊却没有丝毫慌乱,轻轻地捻着胡须,反问儒生:

1.帝国运转需要巨额的财政开支,光靠农业税根本不够,如果不执行国有专营制度,请问钱从哪里来?

2. 一旦遇到战争、灾荒等急需用钱,国库却空空如也,怎么办?

3. 如果中央不把重要财源掌控在手中,形成压倒性的力量,一旦地方势力膨胀起兵造反,怎么办?

儒生们目瞪口呆,哑口无言。这就是闻名后世的“桑弘羊之问”,它难倒了中国历代的知识精英,也成为皇帝们的最爱——这三个反问,不仅让官家打压民间经济变得顺理成章,还让皇帝搜刮百姓变得心安理得。


吊诡的是,此后的两千余年,中国历史陷入了一个怪圈:历朝历代的“桑弘羊”无一例外地战胜了“儒生”——几乎每一个皇朝,都极力垄断财政、做大中央政权。但是,每逢饥荒或战争,中央政权总是捉襟见肘。并且,每个王朝都无可避免地走向崩溃。

盐铁大辩论一千九百五十年后的洋务时期,朝廷鼓励“兴办实业”,但不允许民间独立经营,于是出现了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三种企业。其中,只有轮船招商局等少数几个官督商办的企业盈利。但是随后,李鸿章便找了种种借口,将三个民间股东以净身出户的方式全部逐出。随着民间资本的退出,洋务企业陷入了长期的亏损和停滞。

这种结局其实并不算意外,洋务运动的目的从来不是“自强”、“求富”,而是桑弘羊式的诉求:维持中央集权的绝对优势,对内消灭农民起义、对外在全球争霸。因此,清廷根本不在乎洋务企业是否营利,更不会把民众的财产权放在眼里。

究竟是要“政府垄断经营”,还是要“藏富于民、自由竞争”?数千年的历史教训已足够深刻。然而可悲的是,两千多年来,皇帝的敛财能手——“桑弘羊们”总是无一例外地胜出。在盐铁大辩论两千多年后,桑弘羊的说辞又有了新版本。

盐铁辩论一千年后,宋太祖赵匡胤极力削弱地方和民间、做大中央政权,宋朝由此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官僚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军队开支浩大,屡战屡败。为扭转这一困局,王安石推行了一系列桑弘羊式的举措——全面扩张国营垄断。

推荐阅读:

盐铁大辩论:一场震铄古今的大论战

王安石变法:一千年前的国家干预

发表评论,文明发言,遵守法律法规一律通过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