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众所周知佛子茹素。然而有人言之凿凿现在僧人可以吃肉。普通人对荤素定义本来不迷惑,但有人见过有书上记载“荤”指五荤,即葱、姜、蒜、等气味辛辣的食材,这时候,原本似乎还算清晰的荤素观瞬间颠覆,但却一知半解,再也不能确定荤素到底为何物。那么究竟何为荤?何为素?鸡蛋该如何归类?牛奶该不该喝呢?蜂蜜呢?今天作者带你引经据典,逐条论证,一探究竟。

出家人吃鸡蛋犯禁吗?
【荤】
荤,原音念(xun,一声)。佛教有五荤说法。五荤,在佛家另称为“五辛”,指五种辛味之菜。《楞严经》记载佛家五荤为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梵网经》谓:“五辛,一葱、二薤、三韭、四蒜、五兴渠。”《楞伽经》谓:“五辛,一大蒜、二茖葱、三慈葱、四兰葱、五兴渠。”
《楞严经》、《梵网经》、《楞伽经》三部经书共汇集了下列七种植物:
大蒜(Allium sativum)
薤:小蒜(Allium bakeri)
兴渠:阿魏(Ferula assafoetida)
慈葱:火葱(Allium cepa var. aggregatum)
茖葱(Allium victorialis)
葱(Allium fistulosum)
兰葱:韭菜(Allium tuberosum)
那么佛家为什么不吃荤呢?
佛家五荤的蔬菜多属于植物当中的葱科,这些植物的成分当中都含有大蒜素,当人体食用这些含有大蒜素的蔬菜后,在血液中会释放一氧化二氮,能令血管扩张,放松平滑肌,有改善勃起功能障碍的效果。因此,古代中医认为这能治疗阳痿,增进性欲。而性欲的产生,又影响到了佛教信徒的修行,并且与其禁欲的基本教义所背离,故为之禁食。
【腥】
近代讹称为含有动物性成分的餐饮食物为“荤菜”,事实上这在古代是称之为“腥”。“腥”字,作者摘录康熙字典中这样的解释“《註》:肉有如米者,似星。又凡膏亦曰腥。《正韻》:凡肉未熟曰腥。”
大致意思就是说腥就是肉类(膏指肥肉,油脂)。
佛教不吃荤腥的目的何在?前面说了,不吃腥是与其禁欲的基本教义所背离,所以不吃荤。为什么不吃腥呢?换句话说,为什么不吃肉呢?
《愣伽阿跋多罗宝经》中有这么的说法:“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谓壹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
意思是说,佛家认为,世间有六道轮回,而父母兄弟等六亲一直在轮回。你所吃的牲畜,可能就是谁前世后世的父母兄弟(当然也可能是自己的父母兄弟),由己及人,故而不能食。
《楞枷经》也有解释:“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
所以,佛教不杀生,不吃肉,是因为有轮回。或者说,不吃肉即是救众生的第一步。
【牛奶、蜂蜜】
先说结果:牛奶,蜂蜜是可以吃的。认真说起来,牛奶真的没法“入轮回”……蜂蜜也算这一类型。原因是:因为牛奶,蜂蜜没有生命。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佛家“腥”的定义,并不是通俗所讲的“富含蛋白质”的解释。论据吗?《大般涅槃经》有这么一段话:“若言世尊作如是说,当知是为外道眷属,非我弟子。我唯听食五种牛味及油蜜等,听著革屣、憍奢耶衣。”
如来也是吃过(牛羊)乳的,如来有过这么一段故事,“苦行之后,知其为外道法,遂弃之。接受牧女供养的乳靡,在菩提树下发愿不成正觉,誓不起坐,经四十九日悟道成佛。”
何为经中所提的五种牛味呢?还是《大般涅槃经》中有说:“… 如因乳生酪,因酪得生酥,因生酥得熟酥,因熟酥得醍醐,如是酪性,为从乳生?为从自生?从他生耶?乃至醍醐亦复如是。…”所以五种牛味是:乳、酪、生酥、熟酥、醍醐。
【鸡蛋】
那么鸡蛋可不可以吃呢?有说法认为,佛教认为一切精卵都有机会成长成生命,所以是腥,不可食用,鸡蛋,鱼籽之类都是如此。
某网友在果壳网有说:“我在厦门大学时门口面馆经常和南普陀寺的和尚一起吃西红柿鸡蛋炒面,所以我看他们也没把它当腥。”
那么,这位网友应该是亲眼所见,该如何论证?
首先,作者不能从资料中找到确切解释,那么,我们不妨从侧面来推敲一下。既然佛家不吃肉的初衷是轮回,是救众生,那么鸡蛋算不算轮回呢?确实是个难题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人将鸡蛋分为受精卵和非受精卵了。因为受精卵可以长成小鸡,有生命,则算轮回,不能吃,非受精卵则不算生命,可以吃。
鸡的受精卵,又称“毛蛋”,也是一种著名与重口齐飞的地方小吃。出家人是断断吃不得的……
作者认为,鸡蛋是尽量不吃的好,但是身体如果需要补充营养,吃也无妨。就算大家不认同作者的观点,至少也厘清了鸡蛋的荤素定义吧。
至于前文所谈的吃鸡蛋的和尚,可以从这里解释,下文也有另一种解释,因为下文的和尚不仅可以吃鸡蛋,更可以吃肉。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有人引用道济和尚(活佛济公)的话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据此声称信佛何必拘泥形式,为自己贪口福找借口。其实,这两句话后面还有两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被后世尊为莲宗十三祖的印光法师(1861-1940)有过如下论述: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来由,本是一个悲壮的典故。说的是明朝张献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现在的成都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强迫里面的和尚吃肉,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结果张献忠答应了他。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吃,一边说出了这句话。他是为了数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啊。
五净肉:
重头戏来了,为什么有和尚吃肉?
《楞严经》里有说:“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
大意是说,“比丘(僧人)”可以吃“五净肉”,这是佛祖“以大悲神力所加”。
何为五净肉呢?作者只找到佛经三净肉定义。
《十诵律》里有:“三种净肉听啖。何等三。若眼不见耳不闻心不疑。……自眼不见是生故为我夺命。……不闻是生故为我夺命。……心中无有缘生疑。是中有屠儿家有自死者。是主人善。不故为我夺命。”
就是说,“眼不见耳不闻心不疑”者,为三净肉。
五净肉,有人解释即不见杀、不闻杀声、不为我杀、自死、鸟残(残食)。
从这般经义来讲,和尚是可以吃肉的!
但是,到底该不该吃肉呢?
不管是说我佛“大慈悲神力”所化的肉,还是“三净肉”“五净肉”,难道不是自欺欺人吗?禅宗沩仰宗第九代祖师宣化上人(1918-1995)浅释《楞严经》有这么一段话:
学生问:佛既然戒杀,为何又用神力化五净肉,教出家人得食,为何不化蔬菜或稻米等呢?
上人:有人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经文上说:“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大概是地理环境之限制,故佛陀便化肉而不化稻菜。不知这看法对吗?
上人:佛陀既有大神力,在沙石之地,化蔬菜稻米,亦是轻而易举之事,根本不受地理环境之限制。莫如说:佛很了解众生的心理,知道一般人喜欢吃肉,就算某些出家人,要他立刻断荤吃素,他会感到吃大亏,舍不得肉味。佛为顺从人情,来接引这些人,先作一个方便,允许他们可以吃五净肉。并说明是佛力所化,没有命根。但在其他经论,如楞伽、大涅槃经等,都说得很清楚,为佛弟子,不应吃众生肉,因断大慈悲种性,是修净行的一个很大障道因缘。各位对这点,应该彻底明白,不应借口说佛允许出家人吃五净肉,便可随便开斋破戒,即是曲解经义,大错而特错!
民国佛教教育第一人太虚大师(1890-1947)有论述:
原夫素食为中国佛教徒特殊之美德,然仅指汉人而言。盖世界佛教徒因生活环境之各殊,亦有肉食者,特皆重在杀生耳。……惟我中国汉人佛教信徒,戒杀放生,长斋念佛,成为必然之清规,而终身修持。此种美德,已成良善风尚,应发挥而光大之!
生命大流,六道轮回,生生死死,因果相续。一切胎、卵、湿、化之动物,或于过去无量劫中是吾父母兄弟妻子,或于未来世为吾六亲眷属。明此因缘,所见众生,当然发亲怜爱愍之心,不忍加以杀害。故戒杀为大乘之根本,素食为修行之必要。归纳而言,则今世之素食者,未必皆佛徒,佛徒未必皆素食。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怨恨厉气所结,乃现悲残之世界。提倡素食,大可以挽救世道人心也。
该不该吃肉,诸位应该明白了。
注:佛教分大乘小乘,显宗密宗,持戒不同,有禁肉,有不禁肉。作者不敢仅仅依据经文和前人话语就妄下结论,谨作科普。
作者非佛徒,可能有断章取义,不明佛理之处,若有谬误,还望不吝赐教。
( 转载自 壹读 传送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