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家全球性公司影响力的衡量,有时是用积极的方式,比如名列《财富》500强、世界品牌100强、全球声誉100强;有时则会以消极的方式,比如谷歌公司一直被欧盟盯着罚款。
华为公司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温哥华被加拿大当局代表美国政府暂时扣留、并寻求引渡和指控的事件,就属于后者。这一事件被媒体曝光后,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加剧了投资者对全球贸易进一步紧张的担心,不仅A股和港股下跌,美国三大股指12月6日开盘后也大幅下挫。一个中国公司领导的命运影响到全球市场走势,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但这并不是华为的影响力第一次以消极的方式体现。今年初的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华为本来计划联合美国运营商AT&T在美国发售Mate 10 Pro手机,但在发布会前两天,AT&T突然宣布终止合作,原因是受到美国政府在所谓网络安全问题上施加的压力。
华为所到之处,都以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创造消费者福祉。只有美国对华为另眼相看,并以消极的方式阻止华为进入。这一次,干脆扣留华为高管。

华为CFO孟晚舟被加拿大当局代表美国政府暂时扣留
“近期,我们公司CFO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转机时,被加拿大当局代表美国政府暂时扣留,美国正寻求对孟晚舟女士的引渡,面临纽约东区未指明的指控。
“关于具体指控提供给华为的信息非常少,华为并不知晓孟女士有任何不当行为。公司相信,加拿大和美国的法律体系会最终给出公正的结论。
“华为遵守业务所在国的所有适用法律法规,包括联合国、美国和欧盟适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规。”
华为为何如此回应呢?基于过去对华为的了解和当前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 相信法律。华为是一家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为全球50家最大电信运营商中的95%以上提供服务,覆盖全球40%人口的跨国公司。华为的目标是在全球领先,并服务全球。尽管这个过程中可能遭遇某些国家不公正的对待,但从整体看,从长远看,选择相信法律、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是不二法门。华为能走到今天,赢得全球绝大部分市场的信任,说明华为在遵纪守法方面是自觉的,认真的,是发自内心相信法治的力量。
2、 谨慎发声。孟晚舟被扣留,事发突然,相关事实信息极少,贸然发声并不妥当。而且孟晚舟已经申请了“报道禁令”,更不适宜渲染愤慨与悲情。
3、去政治化。中国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已经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应,表明了政府立场。但就华为自身而言,诉诸政治话语和公众情绪,让更多力量卷入,并不明智。华为的国际化经验很丰富,有顶级的律师和公关公司相助,一定仔细评估过各种发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的利弊,也一定意识到,政治话语和公众情绪对解决这一具体问题并不有利。
4、顾全大局。华为是一家股权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都很高,但同时,华为最早又是在中国这一高成长新兴市场上崛起的公司,是改革开放、企业家精神和全员奋斗的共同产物。长期以来,华为很低调,但从不缺乏社会责任和大局意识。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正处在一个十分微妙的时期,打开了解决争端的时间窗口,而此次扣留又是由民主党控制的纽约州的检调机构所发起,显示出美国内部两党政治的复杂性。作为企业,尽可能不让事情扩大化,尖锐化,或者被难以控制的舆论影响牵着走,而是尽可能在相对平静的司法状态下解决,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着眼大局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