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那么强大为什么没有成就霸业?

公元199年,中华大地上权势最盛的人,叫袁绍。

袁绍长得非常帅,而且是专门吸引男性的那种霸道总裁帅。王粲在《英雄记》中说他“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一个官二代,天生一张不苟言笑的俊俏领袖脸,而且从小受过最严格的礼仪训练,一举一动都让人赏心悦目。

题外话,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扮演袁绍的洪宇宙先生,后来还演过另一个历史上以风流美貌著称的周瑜。尽管他们俩的人物气质完全不同,但在“帅”这一点上倒还有一拼。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尽管不是嫡出,但是因为过继给了伯父,也拿到了嫡子的地位。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是家族里的重点栽培对象,或者更形象点说,他就是袁氏家族的脸面。家族专门给他开了个口子,可以结交社会上各阶层的人物,不管对方出身贵贱,也不管是不是身上带有案底,只要前来投奔,袁绍都会笑眯眯地跟他亲切握手,并合影留念。

袁绍那么强大为什么没有成就霸业?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

袁绍也没辜负家族的期待,他用一股豪侠之气,成功把自己塑造成为了士人的领袖、大将军何进的密友,站在了对抗宦官集团的风口浪尖。随后又在何进被谋杀之后,和自己的小伙伴们一举翦灭了困扰东汉上百年的宦官们,割下了寄生在东汉躯体上的大号毒瘤。

然而癌细胞早已扩散到了东汉全身,保守治疗或许还有一线希望,直接开刀手术反倒让病情直接恶化。气势汹汹的西凉铁骑在董卓率领下直趋京城,袁绍原本精妙的策划成为了他人嫁衣,自己只得仓惶逃走,抛下了整个家族为他殉葬。

如果说袁绍出场时砍出的三板斧只是惊艳的话,他接下来的一系列操作就堪称大师手笔了。先是渤海起兵,领衔出演反董盟主,拿到大义名分;接着说降韩馥,鸠占鹊巢拿到冀州基本盘;结交世家大族,以弱胜强击败白马将军公孙瓒。

这个时候,曹操、袁术、吕布、刘备等人还在中原地带互相伤害,等到他们回过头来的时候,赫然发现袁绍势力已经成为了鹰扬河朔的一头巨无霸。

论地盘,袁绍横跨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占据全国将近四分之一;论军事,袁绍手下带甲士兵不下二十万,而且都是血与火淬炼出的百战劲卒。甚至就连论起朝廷名分,袁绍都官拜大将军,挟持了汉献帝的曹操都只敢当个司空过过瘾。

然而有些人只是表面看起来光鲜,背地里船袜都已经滑到了鞋底。袁绍看起来很像是一个成功的领袖,骨子里却和我们这些普通人别无二致。不妨先从一个小故事讲起:

建安五年的时候,袁绍已经基本平定了北方,正好这时曹操倾巢而出进攻刘备,袁绍手下的谋士田丰就想建议袁绍南下攻打曹操,一举夺回汉献帝。但等他来到袁绍家的时候愣住了,这位本该日理万机的主公竟然正在亲自端着药汤,愁眉苦脸地给自己小儿子喂药。田丰的建议还没说完,袁绍就说;“我儿子生病了,真心没时间去思考什么军国大事,等我儿子康复了再说吧。”

不光田丰,恐怕我们读者们也会目瞪口呆:争霸天下最关键的时刻到了,袁绍老先生关心的居然是自己儿子的病情。人情味儿倒是有了,但军机稍纵即逝,哪怕多等一天可能就再也没机会了,作为一个横蛮霸道的大军阀,孰轻孰重都看不懂吗?

不过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你儿子生病的时候时候,你能安心工作吗?但我们是普通人,袁绍可不是啊!他身后还有几十万的士兵,几百万的农夫。汉高祖刘邦的老父亲被项羽抓住了,还能嬉皮笑脸地说一句“分我一杯肉汤”;同时代的刘备抛妻弃子比做个草鞋还容易。

别人把权力看做生命,到了袁绍这里,争霸天下竟然只是一份工作,而已。连小儿子生病这种事都放不下,又岂能成就大业?

不但在这种军国大事上拎不清,在家庭事务上袁绍同样拎不清。当时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按理说大儿子袁谭拥有无可争议的继承权。但是袁绍偏爱的却是小儿子袁尚,因为小儿子长得比较帅、比较像自己。他三个儿子一个外甥全都被封为州刺史,看上去不偏不倚,实际上却把小心思暴露无遗。

这几个儿子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各自拉拢了一派文武大臣明争暗斗,袁绍可能还觉得这样培养了儿子们的积极主动性,然鹅结果却是自相残杀的开始。等到袁绍在官渡战败之后病死,袁尚被审配等人直接拥立,袁谭当然不服,于是也来一波队伍,两只小白兔掐了起来,曹操这只老狐狸正好把他们全都米西了。

袁绍想要废长立幼虽然不合礼法,但是他在集团中威望很高,真想办也不见得办不成;比如刘备就直接废掉了刘封的继承权,换成了刘禅也没人说不对。但是袁绍自己也在犹豫要不要干,最后连个靠谱的遗嘱都没留下来,后来当然就成了烂摊子一堆。

这也是袁绍最像我们普通人的地方:做什么事情都犹犹豫豫,什么人都不肯得罪,真有事必须下决心的时候犯拖延迷糊症,最后反而误了大事。

想想我们看微博的时候吧,媒体爆出什么事我们立刻愤怒不已,过了几天辟谣反转了,又生气媒体胡乱报道,又过几天再次反转了再次愤怒。

袁绍也是这样的,谋士田丰给他出个主意他觉得特别好,刚想立刻实行就被另一个谋士审配叫住了,说田丰怎么怎么不对,应该这样那样;袁绍听完恍然大悟,觉得审配说得才对。然后紧跟着,谋士许攸又出了一个主意,说田丰审配都不对,袁绍还是觉得特别有道理。

每个谋士都有自己的出发点,听上去都特别有道理,但是每个谋士的想法都不一样,到底该听谁的呢?袁绍蒙圈了。所以他的好朋友、好对手曹操先生才说他“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其实这才是我们普通人应有的表现,像曹操、刘备那样总是能及时找到最值得相信的人,做出最好的决定,反而不正常。所以普通人袁绍在官渡输给英雄曹操,看起来有点偶然因素,但回头再看也就非常正常了。

《三国演义》中写给袁绍的诗中有两句特别贴切:“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意思是说他看起来人模狗样儿,仿佛是踩着五彩祥云来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但实际上剥开衣服一看,骨子里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庸人。

发表评论,文明发言,遵守法律法规一律通过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