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毅仁用人,首先是五湖四海,无论推荐的、自荐的、调配的,都一视同仁,讲德才而不分亲疏。
三十岁刚过突遇劫难
险被「打老虎」无辜牺牲
人生第一次大选择
1948 年,国民党掌权的民国政府在解放军进攻下风雨飘摇,内外交困。蒋介石之子蒋经国亲自赴任上海,「打老虎」、反腐败,搞「经济改革」,以支撑军事抵抗,挽救江山颓势。经过一番内部权争较劲,真正的权贵垄断资本「大老虎」打不了,许多守法经营的民间企业先后遭难,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这样草根起家的「平民商人」家族和企业,也被再次摧残。10 月下旬,先是荣毅仁的堂哥鸿元(荣溥仁,荣宗敬的长子)被蒋经国以私套外汇、囤积居奇名义逮捕,初被拘押,经申诉后,判处徒刑一年半,缓刑二年,在狱用去费用不资,精神、名誉、物质,大受损失。
紧接着,32 岁的荣毅仁也不能幸免。罪名是:荣毅仁把霉烂面粉卖给政府,军队吃了霉烂面粉导致东北失守。荒谬怪诞罗致的罪名,可以说是天下奇闻。原定 1949 年 5 月国民党上海地方法院检察处要对荣毅仁提起公诉。幸而,此时解放军大军已经围城,国民党军政大员忙于逃跑都顾不上了,荣毅仁侥幸逃过一劫。
在上海和江南一带解放前夕,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已经是 72 岁老人。老人家做事从来都是脚踏实地,他既不人云亦云,也不只听任命运的安排。据记载,老人派申新总管理处无锡地区的协理,他信得过的钱仲汉秘密到苏北解放区探听虚实。钱回来后向老人报告:「那边要我向你转达,他们保护民族工商业,要你务必留下,参加建设新中国。」这一喜讯让老人做出了「三不」的决策:「决不迁厂、决不转移资金、决不离开无锡。」
上海临解放前,国民党兵的一个连在荣毅仁家门前堆起沙包,架起了两挺机枪,这架势是要以他家为据点,进行顽抗,那遭殃的必定是他和他的家人。经过谈判,荣毅仁把两根金条(即每根 10 两的大条)给了军人,那连长就把机枪和沙袋撤了。人民解放军是 1949 年 5 月 24 日夜进入上海的。清晨,荣毅仁和家人轻轻打开家门,只见马路两边都齐齐整整躺卧着身穿灰布军装的士兵,静悄悄无声无息。这一景象使荣毅仁十分震惊。他见过军阀部队,见过北伐军、国民党军,从没有见过这样秋毫无犯的军人,宁愿饱受霜寒而不扰民。
这个时候,荣毅仁本来已将夫人和子女送至香港,躲避战乱。下一步何去何从?走还是不走?他二哥尔仁对四弟毅仁说:我们两个总要留一个。荣毅仁考虑再三,祖国之爱,事业之心,兼以听到钱钟汉苏北解放区之行的情况和父亲坚决不走的态度,使他下了决心,他对二哥说:我留吧。后来他把家眷也由香港接回上海。荣毅仁在关键时刻,勇敢地选择了未来的方向。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
顺势应变入主流
率先投身工商大改造
四十岁「少壮派」被点赞
1949 年,荣家在上海的纺织业除申新三厂在无锡外,从申新一厂到申新九厂都在上海,还有 12 爿面粉厂。荣家第二代除荣毅仁和七弟鸿仁外,都已带家属子女先后离开上海去了香港、海外。年迈的老父常年寓居无锡,并带走了相当的资金。荣家众多企业偌大资产的维系和经营管理的重担落到了荣毅仁的肩上。
上海解放不过几天,荣毅仁接到了上海市中共最高领导和市军管会发来的请帖,请他出席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地点是外滩中国银行大厦四楼。会前,陈毅市长与 200 多位代表握手招呼。荣毅仁在工商界应是最年轻的,但他所代表的则是全国最大的纺织、面粉家族,自然座位排在前列,位置显著。会议开了三个多小时。陈老总跟荣毅仁说:「你是荣氏企业留在上海的唯一合法代表,所有荣氏企业统统由你掌管。」
1950 年 5 月,又一个中央级的会议给了荣毅仁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这就是全国税务会议。会上争论的焦点是,税收是民主评议还是还是根据账册征收。会议的参加者是各省工商财税局局长。为了改进税收调整税率的工作,也请了上海工商界人士参加,听取纳税人的意见。荣毅仁等几位上海工商界人士到北京参会。荣毅仁在会上坦率陈言,分析按账册征税和民主评议的利弊,强调必须按账册征税。在那个新的中国成立初期的年代,有些从解放区来到城市,当上了官的干部,是不大把党外人士放在眼里的。34 岁的荣毅仁正值少年气盛,既请我讲,我就坦率讲明讲透,谨供参考。有个别地方财税局局长听得不耐烦了,说:「你讲得太多了。」荣毅仁后来回忆这段往事,说上海税务局局长顾准同志告诉他,会上听了他的发言,党内开了一晚的会,还展开了批评。这一例证说明那时党的领导同志是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只要说的对就照你的办。另一方面,荣毅仁从那时候起就养成了说话办事首先要站在政府利益的立场。

毛泽东主席与荣毅仁
1950 年 6 月 10 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并宴请了全国政协的部分委员,荣毅仁成了毛主席的座上客。当潘汉年同志将荣毅仁介绍给毛主席时,毛主席握住荣毅仁的手,不仅对荣毅仁表示了欢迎,还问候了在无锡的荣德生老先生。荣毅仁座次在第二桌,与周恩来总理同席。总理因事晚到,一进门就满面春风地和大家打招呼,见到年方 34 岁的荣毅仁,总理诙谐地说:「喔,少壮派!」
1952 年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反五反」运动,荣毅仁领导的申新纺织系统是上海企业的龙头,无疑正是运动的重点。荣毅仁认为「五反」于国于民有利,于本身若有不法行为罚也应该,若无则足以警惕,有利于长远。存有这样的心态,荣毅仁便配合运动的进行,争取主动,查清账目,盘点物资,该坦白的坦白,该讲明的讲明,最终核定整个申新系统退赔金额为 657 万元。1952 年 7 月申新被评定为守法户,陈老总报给周总理,总理又报到毛主席那里。主席说:「何必那么小气!再大方一点儿划为完全守法户。」
上海最大的工商户,也应该是中国最大的企业家,被核定为完全守法户,这一「标兵」的树立,在上海以及全国各大城市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会议上发言的荣毅仁
1954 年,荣毅仁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3 月,荣毅仁率先向无锡市政府为申新三厂办理了公私合营的手续。8 月,上海批准上海申新各厂实行公私合营。合营以后资方人员都安排了工作,对原资方拥有的生产资料,政府采取赎买政策。就是核定资产后由政府收购,以发放定息作为赎买。在整个上海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荣毅仁都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正面对待,从实践中体会党的政策,力求适应,改造自己。
1956 年初的一天,荣毅仁正在申新纱厂总管理处上班,接到市委书记陈丕显来电,说毛主席要来申新视察,他喜出望外,立刻赶到申新九厂。申九是荣氏纺织企业纱锭最多的大厂,在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厂。下午 4 时,毛主席在陈老总、罗瑞卿等高级领导人的陪同下来到申九。毛主席对荣毅仁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你不是要我到厂里来看看吗?今天我来了。」
也就从这时候开始,荣毅仁的「红色资本家」和「少壮派」的雅号在社会上乃至国际上逐渐流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