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知乎视频团队裁员,作为一个老用户,我内心真实的感触是:知乎正在渐渐在沉没。
我对商业行为一无所知,只能从用户视角谈自己的体验。我一直认为,轻视文字力推视频个很一拍脑袋的主意,它彻底葬送了知乎最宝贵的资产——独一无二的内容交互性和内容气质。在大众心目中,力推视频功能之前和之后的知乎是两个内容交互性和内容气质截然不同的网站。
之前的知乎,对文字内容的要求和约束都比其他平台高很多,平台自发形成了一种认真的创作氛围,并不断在这种氛围下产出高质量内容,哪怕对于内容生产者的回报低得可怜。这种平台氛围是其他竞品网站做梦都想要得到的,比任何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都更能刺激创作者的创作欲望。文字内容的信息结构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以激发广泛的讨论,是能够滚雪球式的产出高质量,具有思辨性的评论,讨论,互动的内容,正是这样的循环构成了知乎的气质。
然而开始不择手段力推视频之后的知乎,就如同一个一直在众人眼里自强自律的男神女神突然为了钞票放飞自我开始接客,接下来发生什么大家都看到了。我自己的观察是,知乎平台至少90%以上的视频内容都是从其他平台“搬运”来的,对比知乎自己信誓旦旦仿照《银河系漫游指南》拿出什么引用多余42字就算抄袭的标准,这种对搬运操作的默许不就是自己给自己建立的道德牌坊吐吐沫吗?我真想问问知乎团队,你们自己的那个视频拍摄工具到底被用过多少次?你们自己家拍的视频节目到底有多少流量?
更进一步,视频这种内容,你有我也有,甚至比你更秀。知乎的视频在别的平台上早就不新鲜了,只有知乎自己还拿来当成宝贝到处秀,这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操作让其他平台欣喜不已,因为它们知道,一个放弃了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文字城池和牌坊却拼命和其他网站争抢视频流量的知乎不值得警惕,就如同男神女神接客后自然而然就会让他们原来一些高素质的仰慕者敬而远之。真希望知乎的高管们睁开眼睛好好看看他们的成就:知乎本来塑造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字气质,现在却混搭了无数杂七杂八甚至低俗恶趣味的视频内容。一个抖机灵的三国“俺也是”视频可以被一而再再而三贴到不同答案里骗高赞,试问这种内容能够激发什么讨论?有什么交互性?评论除了哈哈哈还能有什么?知乎官方可以统计一下视频的赞数和评论比例,一定会发现这个数值比文字内容的赞评比例大的多,说明这些视频内容根本就没有什么交互性的评论。而评论才是用户的脚印,才是平台用户粘性的体现,用户可以在你这里看视频,也可以在别的平台看视频,而且看得更舒服更爽快,知乎凭什么觉得自己能用这些抄袭搬运来的视频留住用户?
这种视频成为知乎的主流内容的结果就是平台向着庸俗化的道路狂奔不止,直接影响了它试图发展的知识经济。试问看过这些视频后,谁还觉得你那个知乎大学有什么干货?用户自然会假设,推广这种三俗内容的平台的品味也是庸俗的,如此在用户眼里的知乎大学早已经失却了那种认真的精神,只不过是和其他竞品类似的换汤不换药的捞钱平台罢了。
除了视频,不能不提一句知乎的广告部门投放的那些简直辣眼球的广告,甚至有不少色情内容和暗示。试问用户看到上一个答案还在严肃科普,手指往下一滑突然点到一个同性恋游轮的广告,是什么滋味?
虽然这篇文章的口气似乎很激愤,其实这是我最后的激愤,因为我已经对这个平台不抱什么奢望了。有些东西不是失去就可以轻易挽回的,比如一个平台的认真气质。也许知乎会在新一年里继续头破血流地贯彻它的视频和广告战略,哪怕它正在一点点变成一个四不像的泰塔尼克号,慢慢沉没在用户的手机和回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