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科书里的《陈涉世家》删掉了,听说而已。后来翻开新出版教材,发现继文学大师鲁迅被教科书放逐后,《史记》的名篇《陈涉世家》也真的消失了。
红星新闻,一看名字应该是主流媒体吧。网传红星新闻采访了教材总主编,他在接受采访时,对网民似乎颇为不屑,说:“学术性的东西,网上很多(人)搞不清楚。这没什么好解释的,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没有任何背景考虑。”
正因为教材总编说是纯粹的学术性问题,胆怯的我才写下此文谈谈自己的感想,也相信读者阅后会给予我勇气。
《陈涉世家》虽然篇幅不长,但其中的思想激励过一代代人。据不完全考证,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始,《陈涉世家》进入语文教材,经历了社会主义探索到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至今近六十年,得到了每一个时期几乎所有师生的喜爱。
记得读中学时,我的一位同学,其貌不扬,且常常与人计较,但学了此篇课文后,再不与人争高低,即使受点委屈也默不作声,一心一意投入学习当中。待到他拿到名牌大学通知书,对着大家说了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那时求学条件非常艰苦,同学带来点好吃的,总会偷偷叫上要好的同学,躲在学校的某个角落一起大快朵颐。某位同学饭都没有吃了,饿着肚子上学,其他要好的同学看在眼里,拉着他打了双份的饭菜。这时同学们之间,都会看着对方,会心一笑,感激地说:“苟富贵,无相忘。”
做过学生的几乎都有这印象,看似清水的学校也会有些微的腐败,最终会波及到学生身上,结果就是食堂的饭菜份量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差。也可能碰上一个有点小贪婪的班主任,把大家的班费鲸吞了,还对同学以罚代管。最后同学们忍无可忍时,就会说:“天下苦秦久矣!”
记得中考结束时,一位同学知道自己考不起学校,而自己的家境也不可能让他复读。他告诉我,自己将到深圳打工,发誓要十年内成就自己,证明落榜只要不落志,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临走时,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热泪盈眶,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来他衣锦还乡,我想应该要感谢司马迁吧。
到了高中,那时大多都是农家子弟,班主任老师时时激励我们,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要自己努力,命运一定就会改变。那时的我们只有十六七岁,喊着这句话,就感觉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我还永远记得,老师讲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时,特别强调,国者,人民也。当残暴的统治让人民活不下去时,死国可乎。那时老师眼睛里的光芒,瞬间照亮我们学子的情怀,让整个教室都瞬间明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