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人脸识别进站、人脸识别系统抓拍交通违章、高速公路实现电子支付等……在前不久的春运中,这类新闻屡见不鲜,由此可见,近几年来,我国的智慧交通领域正有序稳步的发展。目前,我国智慧交通产业已初具规模,据估计市场已超过1000亿元,并且预计在今年,我国智慧交通领域将迎来风口,进入快速增长期,市场规模或超过万亿。
早在2007年,交通运输部曾发布《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年)》,定下了在2020年底,“ETC客车使用率达50%等一系列目标”、“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公共交通智能系统得到充分应用”、“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旅客联程运输服务,推动道路客运电子客票体系应用”等一系列目标。
在《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年)》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便是“信息服务”、“大数据”等,通过借鉴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若想真正实现智慧交通或者说是交通领域的“互联网+”,信息的互通必不可少,但由于历史等原因,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互通显得尤为滞后,“信息孤岛”现状明显。单就购票系统而言,铁路、公路、民航等都有各自的平台,跨交通支付繁琐且困难,“一票制”难以实现,旅客出行的体验大打折扣。
近些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文件,旨在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由此可见交通运输行业信息的互联互通已是大势所趋。
在交通运输行业“互联网+”的进程中,国家指出:应该做到以市场为主体力量进行推进,借助市场竞争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为百姓提供丰富、精准的交通信息服务,鼓励和规范社会资本进入出行信息服务市场。
试想,在市场上真有如此一个交通行业信息聚合平台出现:聚合了行业新闻,出行信息、政策法规、甚至是企业的一些供求信息等,并以手机APP形式出现,交通行业的从业者无论何时何地,只需要点开APP,便可获取自己想要的新闻、出行、政策等信息,行业内“信息孤岛”的现状将会大大改善,对整个交通行业和其中的从业者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随着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大力引导,加之智慧交通领域风口的到来,相信这样一个交通行业信息聚合平台的出现并不会久远,届时交通行业才算真正拥抱“互联网+”,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建设才会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