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一个法律咨询,劳动案子,从业者996工作者,聊着聊着又聊到房价了,他说在上海劳动收入,如果没父母帮助无论如何都买不起房子,说这正常吗?买不起房的根源在哪里?
我说买不起房的根源,是你这样的高级技术人员在上海工作,打工,然后就给了他如下的逻辑推演:
因为你在上海工作,你的职业也只能在上海找到合适的工作,你父母节衣缩食要给你在上海买房,那除了要卖掉老家的房子,还要节衣缩食,这其实明显降低了当地的消费,那当地中小企业家肯定混不下去,那索性也想把厂子卖了,等子女上海有房票了给子女购房;当地消费投资都差了,当地税就自然减少了,那当地你懂得为了子女上海购房,外国购房,做的事情都懂的,那投资环境就变得更差,那些搞来的钱,最后也贡献给了京沪楼市。
你老家消费不行,投资不行,那更多年轻人只能去一线工作,劳动力越多,劳动者面对资本的谈判能力就下降,最后下降到几乎糊口的地步,趋势就是地铁造多远,劳动者就能住多远,而且你们劳动者还能自己制造出劳动者,比如996,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工作六天,等于多了一个劳动者,那面对资本家的谈判能力更弱了,但毕竟总的工资多了,那想法就是努力工作就能买房,那对资本家来说,京沪有高级劳动力多,而且价格便宜,那就是投资环境好,投资环境好的地方,规律就是资本投资回报率高于工资增长率,那资本家赚了钱,肯定也会去买房子,在资本面前,劳动者的工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投资环境越好,资本涌入越多,那房价涨的越厉害。
所以劳动者个人越努力,可能有几个运气好买得到房子,但整体来说是劳动者越努力,越买不起房,这也算群众斗群众给全体群众带上了手铐。
正确的做法其实是高级劳动者觉得这地方待着不舒服,如同几百年前去开辟新大陆,90年代去深圳,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有繁荣,聪明的年轻人一去那水草丰美之地去建设一个新上海,新深圳,而现在是死循环了,道理都懂,我不能说下去了。(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