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变(一)——正在成熟的中国股市

不论今天的中国股市在媒体的笔下有多么不堪,慨叹起昔日人头涌动的投资者们“都到哪儿去了”,公允的说,今天的中国股市,相比最初的那个十年,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有效率,越来越聪明了。

一届一届的证监会,虽然让一些股民恨得想拿桶黑墨去泼他一遭,但同样,纵观下来,放到大历史背景中去看,他们还是不断推动中国股市向良性轨道迈进,变革是如此的不易,处在一个风箱老鼠的位置上,又想做点事情,两头受气是必然的,被唾骂也是必然,弄死都不奇怪。

在一个官员任命制的体系里,一面要维护体制,一面又要突破,甚至是和体制对立,这个无疑是极有难度的,维护旧的太过头,和先进作对,开倒车,自然过不了市场关,想突破,和成熟股市靠近,又不能步子迈的太大,太大旧体制笃定吃不消,搞不好船都弄翻了,所以对证监会,中短期的期许值不能太高,他们是自觉的在做一个推动者,还是被动的做一个推进者,或者是无意中做了推进者,我想这三个角色不同时期是混搭的,从结果上看,内中必有些明白人,毕竟喝过洋墨水,也见过市面,因此今天的中国股市,发展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积累起来看,整个过程,不是蜕变,不是渐变,简直就是谍变!

因为它的服务主体,正在悄悄发生质变,相比最初建立时的想法和设计,走到今天,它就是谍变,它让民营企业获得越来越重的地位,并且正在把那些低效率,占尽社会各项资源,投入多产出少、腐败丛生的国企央企逐渐边缘化,迫使他们面对现实必须做出改变,所谓的混合经营体制,就是一个羞答答的转身,现在还半推半就,今后会你追我赶,否则其命休矣,当然整个过程的完成,还需要十年以上,变革是渐进的。

市场的直白诉求,和最后政策的落地总是有巨大的差距,双方在拉锯战中不断取得平衡,十年前的国有股减持,拉锯数次,让市场在最好的实体经济发展背景下不断走熊,最后终于妥协,股权权益的强烈不公终得以修正;现在的优先股,实际上也是一种拉锯平衡,是对那些大型国企央企贪得无厌,没完没了向资本市场要钱的一种束缚,本质上,根本谈不到利好,因为它终究是来要钱的,无非是对这种相对无止境的贪婪加一道锁链,不能要了钱,还要流通权,两次给市场压力,可以给你优先分红收益,但要限制流通权,相对公平,这种所谓的利好,把两次祸害改成一次性的,对于大型企业无度圈钱的现状,算得是相对利好,等于告诉在老虎板凳上的受刑者,你脚下原本加六块砖,现在给你拿掉一块,欢庆吧!

可是就这样的欢乐,最终也没彻底给到,因为这个优先股到头来还是可以转股的,优先股起源于英国,在美国发扬光大,是一种很好的融资手段,但好在哪里,是非常复杂的,根本上,主要是那个发优先股的企业,你是真的好,那优先股就是好的,比如高盛,08危机时候请老巴出手相助,承诺优先股,危机一过,就迅速从老巴手里赎回,因为长期在投资方手里,企业付出太多,不合算,这是好企业的特征,它对收益锱铢必较,赎回它单向支出会少些,对全体股东更好;所以中国的那些挣扎在净资产上下的央企国企,你是真的好企业,说实话最终也无所谓你转不转股,好企业的股权价值总是不断升值的,问题在于,你常期萎靡,徘徊在净资产上下,体制上又明显落后,需要变革,至少过去的历史证明,他们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优先股目前看是一种妥协,是强大旧势力和新兴发展过渡转换的一次较量,大利好谈不上,但多少缓解了市场的承接压力;

有了优先股这块破木板的支撑,再加上 创业板走牛的信心效应,腾出手来推进新股IPO,确实是迫不及待的事情;

和大多数人的看法不同,我举双手赞同应该把新股IPO的发行尽快常态化,市场化;而且要大大偏向民营企业,让更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获得上市机会,新股的踊跃上市,本质上是经济活跃,发展积极的一种表现,坊间把民营企业的上市,说成是快速造富,积极套现,吸股民血,完全是一部分人肮脏心理之下的丑化和污名化,是有这样的人和事,也有制度上的漏洞和缺陷,让一些人钻了空子,但整体上,多数企业是好的,否则中国经济的的年年增长从哪里来?

企业家是一群不同于常人的人,获取财富只是他们人生目标中的附属标的,如果有100家企业,其中有20个企业家是这样做的,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不缺乏活力,让这些企业上市的股市就不会差,现在国内媒体和股评界有一种很幼稚可笑的集体性看法,就是有100个企业来上市,你必须给我做到100%都是好东西,都是挑不出任何毛病的,都是业绩必须杠杠上升的,不能一两个季度就变脸的,这种认识,是对商业生产和经营的极大误读,哪有那么好的事,对于较成熟经济体的欧美来说,能做到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也才40--42年,一般企业的平均生存年限是12.5年;而对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集团型企业7年左右,中小企业2.5-2.9年,上市公司总体资质要强很多,但业绩中短期波动实在很正常,几年下来,一批企业不断走下坡路完全正常,这在任何资本市场,都是投资人必须接受的事实,任何发行体制,都管不了企业的生老病死,所以作为投资人,擦亮眼睛,不断学习,才是保护自己的最根本,媒体苛刻和监督是好事,但是谁也改变不了基本的统计规律。

股市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优胜劣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100家企业上市,几年后,被兼并、被退市、被重组,能剩下20家优质企业,就挺不错了,指数的编制,也逐渐向这20家企业靠拢,长期累计下来,指数永远向上,这是全世界所有资本市场的公开秘密,当然实际操作中还没我说的这么惨烈,80%都将遭到淘汰,其中不少企业被兼并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所以,当下中国投资界把IPO视作绝对利空是不对的,应该区别对待,至少,对中小板和创业板,IPO长期停滞,是绝对大利空,于整体产业发展,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都不利,今天的中小板创业板企业,更接近现代企业制度,近几年在他们中间发生的许许多多的兼并收购案,正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大裂变,和过去主板那种烂掉卖壳的假重组,真腐败有天壤之别,中国没有蓝筹股,现在的所谓蓝筹都是伪蓝筹,而中小板、创业板正在通过个中强势企业一次次的兼并制造真正的蓝筹股,蓝筹巨人的最大特征就是成长中的数次混血,在这个过程中它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产效率,释放高额股息,并因此登上蓝筹宝座,中小创业板中,像东华软件、科伦药业,就是典型的蓝筹股雏形,未来十年,这个被今天很多人痛斥的中国A股,将会制造一批真正的蓝筹企业,就像过去十年境外股市唯中国打造的准蓝筹的中资企业,腾讯,阿里和百度一样。

比较遗憾的是对产业界这么大的质变,股评和一些媒体冠之于“讲故事”来调侃,是有一些公司喜欢投市场所好,但那不是主流,兼并重组这么大的事情,胡乱决策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对严肃事业的嬉皮化,是可笑的,无任何专业性可言;总体上,今天的中国股市,从多个方面都要明显好于10年前,制度建设,对坏人坏事的监督,对业绩的重视,对增长质量的评估,对新产业的敏感度,对政策的理性程度,等等,都不可同日而语,而且中小板和创业板也给了投资人很好的回报,主板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发展的深层问题,股市用六年熊市,无视所谓的极具吸引力的财务数据,把股价打到净资产之下,直接抽丝剥茧给大众看了,完全不是李大霄和刘纪鹏所说的市场出了问题,胡乱炒作,没听说过中小创业板要在体制上改制改造的,主板的核心企业真的好,被低估,又何来体制改造一说呢?

今天的中国A股非常冷静理性的在反映和预言实体经济,牛市有,牛票更多,但是对那些冥顽不化的群体,就以严寒对待,创业板涨幅巨大,阶段估值也高,需要调整,但随着时间推移,调整到位,新股新血液不断加入,还会再度走高;主板因改革产生激变预期,因沪港通产生估值差异,客观上具备改变颓势的条件,希望它能有所担当,因为当下中国经济,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房地产已经走到了一个严重的吸毒模式的地步,持续涨就OK,一跌就像吸毒者断了货,鼻涕眼泪全来,乃至满地打滚,要死要活,哪一种经济和体制是可以长期容忍这种现象存在的?!又有谁敢说这种情况是健康的?

房价在当下走衰,如果股市跟着继续疲软,并继而引发通缩,那经济转型也好,增长也罢,都不要谈了;反之,房价回归理性,股市能够结束多年熊市,反身向上,温和通胀,这个背景下,对调整消费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将作用积极。

十五年前的五月,中国曾有过一次人为启动的牛市,市场热情在短短的几周之内就被点燃,人们很快就跟着疯狂,所以不必担心股市的人前冷落鞍马稀,它天生就不是被冷落的主儿,逐渐成熟起来的中国A股,再被人造并不好,但是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示未来的能力,所以接下来会怎样,还是让时间来具体验证吧。

发表评论,文明发言,遵守法律法规一律通过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目前评论:1   其中:访客  1   博主  0

    • 霸王花 霸王花 0

      中国的股市,总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上涨。经济上行的时候下跌,看不懂呀 :ev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