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存颗粒大降价 固态硬盘怎么选?

在一大波分析预测之后,NAND Flash闪存颗粒毫无悬念走向了供过于求,被延期了数年的大容量SSD固态硬盘普及也终于如愿以偿走上了正轨。目前SSD大厂价格战争已经展开,PC OEM SSD成本下跌。根据预测,512GB、1TB SSD合约均价在年底前跌破每GB 0.1美元,达到历史新低。

512GB乃至1TB SSD将会取代128GB的市场地位,成为仅次于256GB的市场第二大主流规格。这意味着,剁手换掉机械硬盘时机越来越近。问题是,TLC、QLC、NVMe、连续读写、随机读写看到就让人头疼,如何拨开迷雾,选择合适自己的固态硬盘?这里有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闪存颗粒大降价 固态硬盘怎么选?

TLC和QLC闪存颗粒能用吗?

固态硬盘结构通常分成几个部分,包括用来存储内容的NAND Flash闪存颗粒,负责缓存可能需要访问信息的少量DRAM缓存,以及负责读写的主控芯片。

闪存颗粒大降价 固态硬盘怎么选?

其中NAND Flash闪存颗粒即是大伙购买固态硬盘讨论的重点之一。早期的SLC(Single-Level Cell)闪存颗粒架构只有单层,无法做到大容量,但寿命相当可观,可重复擦写10万次。

而接下来MLC(Multi-Level Cell)和TLC(Triple-Level Cell)颗粒则是在SLC的1bit单元基础上,变成2bit和3bit。你可以这么理解,原来一个房间只需要住1个小姐姐,到了TLC,同一个房间要装进3个大兄弟。

闪存颗粒大降价 固态硬盘怎么选?

同样单元内融入更多内容,成本自然会降低,但颗粒的擦写寿命、速度都会下降明显。例如MLC擦写次数下为1万次,TLC擦写次数只有1000次。QLC则达不到1000次。

是的,闪存颗粒历经SLC、MLC、TLC、QLC演变之后,随着容量增高,性能、寿命、可靠性却不断降低。

闪存颗粒大降价 固态硬盘怎么选?

事实上,从MLC到TLC,对闪存颗粒读写的质疑声源源不断,TLC SSD投入消费市场已经有3年时间,随着读写算法不断升级,TLC得到了主流市场接受。以三星860EVO 250GB SSD为例,三星官方给出的保修条件为五年或150TBW。

如果以1天写入50GB数据计算,需要8年才能达到150TBW的标准,对于绝大多数消费用户而言其实很难做到50GB的数据量。反之,对数据写入敏感的企业用户,则仍然会优先选择容量小,但采用SLC闪存颗粒的企业固态硬盘,价格不是普通消费者能够接受的。

闪存颗粒大降价 固态硬盘怎么选?

因此,关于闪存颗粒,作为消费者其实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 SLC:不要想了,太贵不划算
  • MLC:追求高性能、高频率读写的用户
  • TLC:追求性价比,读取远比写入数据多的游戏玩家
  • QLC:想拥有一定SSD性能表现,以存储为目的玩家

发表评论,文明发言,遵守法律法规一律通过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